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以下是
励志台Lztai.com小编精心整理出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中的
经典语录,
名言名句,通过这些
经典语录,
名言名句,让你更能读懂弗吉尼亚·伍尔芙,了解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内心世界。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弗吉尼亚·伍尔芙
经典语录,
名言名句,欢迎
投稿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达洛维夫人》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伍尔夫读书随笔》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
《到灯塔去》
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The eyes of others our prisons; their thoughts our cages.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无人烟仙乡梦国奔流。
《到灯塔去》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
《达洛维夫人》
这时她用不着顾忌任何人,她可以独处,可以处于自然状态。这正是现在她常常感到需要的——思考;哦,甚至连思考也不要。只要静默;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到灯塔去》
Growing up is losing some illusions, in order to acquire others.
为了怀抱一些新幻想,我们失去一些旧幻想,这就是成长。
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一个人并不是经常找到休息的机会,只有作为人的自我,作为一个楔形的内核,才能获得休息。抛弃了外表的个性,你就抛弃了那些烦恼、匆忙、骚动;当一切都集中到这种和平、安宁、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种战胜了生活的凯旋的欢呼,就升腾到她的唇边。
《到灯塔去》
爱情于他,恍如锯末和碳渣。
《奥兰多》
I am rooted, but I flow.
我有根,但我流动。
《海浪》
没有理性、秩序、正义;只有痛苦、死亡、贫穷。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卑鄙无耻的背信弃义行为,都会发生。她也知道,世界上没有持久不衰的幸福。
《到灯塔去》
岁月波光粼粼,赋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他人代替,只会有寂寞相随。
一心证明浮华建筑在 腐朽之上,肉体依附在骨架之上,我们这些在上面载歌载舞的人,最终也会躺到下面来,大红丝绒化为尘土,戒指上的红宝石已经遗失,曾经明亮的眼睛光彩不再。
《奥兰多》
呼啸山庄》是一部比《简爱》更为难懂的书,因为艾米莉乃是一个比夏洛蒂更加伟大的诗人。夏洛蒂写作的时候,总是带着雄辩,光彩和激情说道:我爱 我恨 我受苦。她的感受虽是非常强烈,却和我们的感受处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里既没有”我“,也没有家庭女教师,又没有雇主。那里面有的是爱,但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爱。 艾米莉的灵感来自某种更为广阔的构思。促使她创作的动力并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痛苦,也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她放眼身外,但见世界四分五裂,陷入极大的混乱,自觉有力量在一部书里将它团在一起。
《伍尔芙随笔全集》
小说中一些最情绪化的场景其实也是最寂寞的场景。
《伍尔芙随笔全集》
在昏暗中,一只黑色的巨大翅膀,把最痛苦的记忆,即可能让人的生活一蹶不振的记忆,一笔勾销,抹去它的苦涩,为它们涂上光亮的色彩,甚至是最丑陋的最卑贱的记忆也是如此。
《奥兰多》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颜色。
《笑的价值》
她是惊人的美。但美并不是一切。美有它的不利因素——它来得太轻易,它来得太完整。它使生命静止了——凝固了。它使人忘记了那些小小的内心骚动;兴奋的红晕、失望的苍白、一些奇特的变形、某种光亮或阴影;这些会使那个脸庞一下子变得认不出来,然而也给它增添一种叫人永远不能忘怀的风姿。在美的掩盖下,把这一切都轻轻抹去,当然更简单一些。
《到灯塔去》
最快乐的人不必事事尽善尽美,他们只会让大部分事情顺其自然
这真是个有趣的秋日的上午,当你目睹飘忽的红叶纷纷落地,那你无论踏草坪还是坐在岸边,都算不得苦差事。音乐在我耳边响起,喃喃着某种宗教仪式的序幕。我经过教堂,听见风琴如泣如诉,让人肃然起敬。安谧的气氛,没有忧伤。即便有,似乎也倏忽成为记忆,
伤感在哪里?平静,里面却流动着风琴的呻吟。
《一间自己的房间》
我看到低低的太阳,带着神秘恐惧的斑点,照亮紫色悠长的寒凝,像古老戏剧中的演员,激流在远方流淌着百叶窗的战栗。我梦见带着迷离瑞雪的绿色黑夜,将吻慢慢地升向大海的眼睛,那奇特精力的周流和歌唱着的磷光的黄色,蓝蓝的清醒。
她单纯的心灵一下子就猜测到聪明人往往会搞错的事情。她单纯的心灵,使她的思想自然而然地飞扑到事实真相之上,像石块的下坠一样干脆,像飞鸟的降落一般精确。而这事实真相,已被愉快、轻松、坦然地接受了——这也许尽是假象而已。
《到灯塔去》
衣服在穿我们,而不是我们在穿衣服。
《奥兰多》
让我们记住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它是如此轻盈,你的呼吸就能把它吹皱;它又是如此扎实,一对马匹也不能把它踩散。
《到灯塔去》
假如还有任何人可以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任何阶级或者任何性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予以责备都是荒诞的。巨大的人群从不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被他们所不能控制的本能所驱使。
《一间自己的房间》
因为阅读的毛病一旦形成,人们的机能也随之削弱,很容易成为笔墨中潜藏的另一灾祸的牺牲品,那可怜的人开始写作。
《奥兰多》
当我们厌倦了含糊,厌倦了混乱,厌倦了基督教和它的种种慰藉,厌倦了我们自己的时代
《伍尔芙随笔全集》
If you are losing your leisure, look out! It may be you are losing your soul.
如果你正在失去你的闲暇时光,小心!可能你正在失去你的灵魂。
因为作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甫,拉着你的手径直走向谜底;一类是普通人,把教义原则都寄遇在血肉之躯里,造就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模型,并不剔除坏的,也不突出好的方面。
《伍尔芙随笔全集》
钱使没有报酬便显得微不足道的事情获得了尊严。
《一间自己的房间》
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
《伍尔夫读书随笔》
一艘灰白色船只的寂静的幽灵,在海面上出现又又复消失;海面上有一个紫色的斑点,似乎在海面下有什么东西隐秘地爆炸了,流出了鲜血。这些东西闯入了这片特意设计出来去激发最庄严的沉思并且导致最满意的结论的景象,使人们停下了脚步。谁都难以无动于衷地对它们视而不见,抹煞它们在这片景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海边散步时继续惊叹外界的美如何反映了内在的美。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伍尔芙一生勤奋,著述丰富,除小说创作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日记等,供后人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收集得已经十分完全。伍尔芙认为写作要摒弃纷繁的物质表象,在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探求中定格人类“存在的”“有意味的”“瞬间”,通过人物的瞬间感悟揭开生活的面纱,触探生命的哲理。
伍尔芙的文学创作注重人物的精神世界,她在《论现代小说》一文中指出“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而作家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印象记录下来,从而描绘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定、解说的内在精神”,来揭示内心活动的本质。伍尔芙的这种创作理念也决定了海洋这一意象在《到灯塔去》中正是人物在不同阶段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