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弗兰西斯·培根最经典的一句话

2019-05-2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以下是励志台Lztai.com小编精心整理出弗兰西斯·培根的代表作中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通过这些经典语录,名言名句,让你更能读懂弗兰西斯·培根,了解弗兰西斯·培根的内心世界。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弗兰西斯·培根经典语录,名言名句,欢迎投稿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论人生》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 ­ 
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培根论人生》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培根论人生》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培根论人生》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培根论人生》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随笔》

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培根论人生》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恐惧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
《随笔集》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培根随笔》

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痛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为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随笔集》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如果你所爱的人不是同样地爱着你,那么就必然是在暗地里轻蔑着你

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培根论人生》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

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培根论人生》

希望是不错的早餐,但绝对是最糟的晚餐。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论人生》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论美》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论人生》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培根论人生》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论人生》

人不可学蜜蜂,“为了那愤怒的一螯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培根随笔》

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们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随笔集》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随笔集》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培根随笔》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
《培根随笔》

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随笔集》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培根论人生》

弗兰西斯·培根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最经典的一句话 图1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它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者,认为知识起源于感性经验,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是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比较、实验等理性方法整理而成的。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在1561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政;母亲安妮·培根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573年,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579年,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不得不回到伦敦。由于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丧之后,培根进入了葛雷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职。 
该文章所属专题:弗兰西斯·培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72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