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最新的拉康名言大全

2019-05-1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1、如果说弗洛伊德出人意料地发现或重新发现的东西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能指的置换决定了主体的行为、主体的命运、主体的拒绝、主体的盲目、主体的成功和结局,而不论他们的天生资禀和教育背景如何,也不论他们的性格和性别怎样;而且,无论愿不愿意,一切与心理因素相关的东西,都将遵循能指的轨迹,就像武器和行囊。

  2、主体的言说并非主体在“说”,而是语言在使他“说”,是语言在“说”他。

  3、在Fort/Da这个重复游戏中,主体性既控制了自己的遗弃状态,也宣告了象征的诞生。

  4、为什么会有主体的失败呢?因为切割的剩余。

  5、虽然侵凌性和力比多冲动仍被归于想象的移情的主体间关系-它仍然是主体的自我与作为镜像对体的小他者的关系-但在象征的移情中不再是主体对主体的关系,而是主体对作为位置能指的大他者的关系,分析师至多只是他者位置的一个代理,就是说,现在重要的不是他的言语的内容,不是他言语的揭示功能,而是他作为分析师在言谈结构中占据的位置,是主体对分析师所处的这个他者位置的辩认与认同。

  6、原乐意志是一种恶的意志,并且是一种绝对的恶的意志。

  7、人的欲望不同于动物的欲望,更确切地说,人的欲望虽以动物性的欲望为必要条件,但人的欲望本质上和实际上必须超越它的动物欲望。

  8、通过锚定点,能指停止了,否则会无限地进行下去的意指滑动。…… 这个锚定点的历时功能在句子中可以找到,因为句子只能伴随其最后一个词才终止它的意指活动。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

  9、乱伦禁忌是结构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初法则,在它出现之前,原始社会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乱伦,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人类社会正是凭着那一神话性的想象——想象曾经有一个时期,男人只是享用本部落内部的女人——才确立了这个原初大法。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

  10、症状是一种隐喻,是说主体症状-在拉康那里尤其是指神经症状-机制有着隐喻的结构,因为所谓的症状就是替代物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被压抑的东西以另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症状亦要看作是被压抑物的返回,是其剩余意义出现在替代物中,而这正是隐喻的运作方式。

  11、既然所指只是作为一种缺席在能指的下方不停地滑行,那语言的意指价值又从何而来?实际上,即使否认能指是为表征所指而存在,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意义的可能性,在他看来,纯能指就其本身而言固然不表征任何东西,但能指链却构成了一个意义生产的语境。

  12、实言即是充实的言语,这种充实性当然是源于其对主体之真理的揭示。可为什么实言能够揭示主体的真理呢?根本在于:首先,在拉康看来,主体的真理不是主体的自我认识——那一认识根本上是误认——而是主体对自身欲望或欲望之成因的认识,这一成因是处在无意识中的,就是说,主体的真理不是在自我的同一性幻觉中,而是在别处,在无意识的空白中,主体的历史是在另一个场景中形成的;其次,实言是一种行事的(perform)言语,一种创建性的言语行为,拉康说:“确实,言语如何能穷尽言语的意义?……除非是在产生言语的行为中。因而歌德对起源处的言语在场的颠倒——‘太初有为’——本身应再颠倒过来:当然是太初有言,而我们就生活在它的创造中。

  13、正是父之名在那个位置上的缺失,才在所指中打开了一个洞穴,并由此引发了能指的一连串变迁,而想象中那日益扩大的灾难就是从这些变迁中产生的,直至最后能指和所指在一个谵妄的隐喻中稳定下来。

  14、能指不表征所指,所指只是能指运作的意义效果;能指优先于所指,能指的运作独立于所指;能指与作为意义效果的所指的结合是不确定的、临时的、偶然的。能指是没有所指的空洞能指,符号是没有意义的能指符号,意义则是众能指运作的临时产物。

  15、儿童把一个物(而且与其本有的性质无关)扔到他的视线之外,然后把它拿回来,接着又重新使它消失; 同时他还以独特的音节来描摹这个交替变化-这个游戏,我要说,以其根本的特质表现了人类从象征秩序接受到的规定性。

  16、当爱的一方-就其是有欠缺的主体而言-的功能前来占据、取代被爱对象的功以时,爱的意义就产生了。

  17、“在它获得确定性之前,它就在思”

  18、当主体以为他可以被他的我思所言尽时错失的东西-他所错失的就是有关于他的不可想象之物。

  19、只需稍微提及菲勒斯的功能,就可以暗示出主宰两性关系的结构。 这些关系是围绕着一种成为(a being)和一种拥有(a having)展开的,因为它们关涉着一个能指,即菲勒斯,因此而产生了矛盾的效果:它们一方面在这个能指中赋予主体一种现实性,但另一方面又使得被意指的关系虚化了。

  20、在镜像阶段之前,婴儿只能感受到其碎片化的躯体,其力比多活动尚处在一种无法确知的混乱状态,还无所谓真正的欲望。到镜像阶段时期,力比多的投注以某种自恋形式出现,原初的性欲力比多发展成为自我力比多,自我亦由此而形成。自我是力比多投注到镜像或他人身上的结果,自我的构型本质上是对镜像或他人的一种想象性认同,通过这一认同,自我获得了自身的同一性,破碎的身体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躯体。

  21、从主体的方面说,主体为了维系其与不可能之物的凝视之间的距离,总想用幻象来掩盖创伤,用眼睛来取代凝视,用替代性的对象来置换真正的对象-原因,视界的驱力就在这一系列的两者之间重复往返,以满足其求原乐的意志。然而,在这所有的替代以及由此而来的满足中,总是有某个东西从主体那里滑脱,每一次的替代和满足最终总是把主体引向与凝视的错失的相遇,主体最终只能发生一声绝望的哀叹:“我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看的。”

  22、从其所朝向的对象的观点看,主体的欲望只有通过一种竞争,通过同他人的一种绝对敌性才能达一关系中得到确证。并且每当我们走近某一给定主体中的这一原始异化,最根本的侵凌性就会出现--这就是欲望他人消失,因为他支撑着主体的欲望。所谓人类共存的书面是不可能的,这并非社会现实意义上的,“欲望他人消失”并不是真的要去对他人实施谋杀,它指的是自我的那种侵凌性,是停留于想象的自恋中的主体的无意识之“思”--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无意识思维的体现。

  23、所谓人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既指主体的欲望只有通过语言或言语在他人那里得到确认,也指主体只能在这个异于自身的场所来辩论自已的欲望。

  24、菲勒斯是一个能指这个事实意味着主体只有在他者的位置上才能抵达这个能指。但是由于这个能指在那里总是被遮盖着的,并且是作为他者的欲望的理由而存在,所以这个他者的欲望本身恰是主体需要去辨认的,换言之,他作为他人就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被意指链的断裂所分裂的主体。

  25、只要主体还停留在想象界,只要主体还在以想象的自我和自我的想象去面对他人和世界,主体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侵凌性的关系。

  26、歇斯底里的女人是一个实在的女人,一个处在象征秩序之外、在象征秩序的边缘挑战菲勒斯 能指的权威的女人,她以一种夸张或戏仿的方式把自己的欠缺彻底地暴露出来:“你看吧,我就是这样,你能把我怎么的!”所以,在女人的种种装扮或伪装中,歇斯底里最能体现这一运作功能的喜剧性。

  27、起初,在语言之前,欲望只存在于镜像阶段的想象关系的单一层面上,它被投射到他人中,它在他人中被异化。因此,它激发的张力缺乏一种结果。那就是说,它唯一的结果--就是他人的毁灭。

  28、他认为,移情的悖论根本上就是分析师的位置的悖论,即分析师自己在抗拒分析中也有想象的移情和象征的移情:如果分析师认同于病人在想象性投射中建构出来的那个“他人”即分析师自己的自我形象,那他就落入了想象的移情;如果他知道主体(受分析者)的言语总是在他者的场域中发生,总受到他者法则的主导,并进而用一种能创建意义的充实的言语(实言)去回应主体对处在他者之位的他(分析师本人)的要求,那他就可以在一种象征的移情中重建主体间的关系。总之,抗拒分析的目的不在于让病人克服移情以便去重拾失去的记忆,而在于让病人在他的言语行为中、在他的付诸行动中绽开其身为无意识主体的真理,这意味着分析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抗拒移情进行分析,让自己摆脱想象的移情的控制。

  29、对象a与存在之欠缺的这一关系对于主体性的构成有着根本的影响。一方面,对象a是对主体之欠缺的命名,是对能指的失败的命名,通过这一命名,主体的失败被翻转为失败的主体。这正是幻想结构的功能所在:通过把自己建构为失败的主体,那个失落的原初对象将可以在替代对象的形式中以幻象的面目被重新召回。

  30、如果说动物的本能是机体得自遗传的一种自然需要,且作用模式基本上固定不变,那么在人的身上,这种纯粹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所谓单纯需要的主体实际是一个神话性的主体,因为人自诞生的一刻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生物性的自然存在,而是一个被语言所铭写的东西,是一个至少被他人主体——例如父母——的欲望结构所刻写的东西,因而即使是其饥饿的需要,也不完全是动物性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1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