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余秋雨经典语录、名言、名句精选

2019-03-02    作者:励志台整理    来源:Lztai.com

你以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复过来,有些自私的以为。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方。
只想让你知道,感情不在,责备也不存在。

——余秋雨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失落的程序,是一阶阶文明的阶梯,失落的理由,是一段段世人公认的逻辑。

——余秋雨 《泥步修行》

我们天天以极度的珍贵,兑换着极度的无聊。
当大家身处无聊而不感到无聊,这场极不公平的兑换已经完成。

——余秋雨 《泥步修行》

在花开的日子,曾从百花丛中走过,看尽缤纷花朵娇艳盛开;叶落的时候,曾踩着红黄斑驳的记忆,找寻逝去的时光。年华流转,转身,原来从不曾丢了自己,只是让时光变得更加安静,对待过往,也不再追问。记得往年桃花开时,总在不经意间就绽满了眼帘。

有种浅浅的惊喜漾了满怀,眼里和梦里都落下了旧时月色那种沉静的美。如同逝去的时光,沉在某个断层里,只需轻轻一勾,那些封存许久许久的心情,如水般缓缓流淌着,如清酒的温润。小小一杯,滋味萦心。

——余秋雨 《生命是一树花开》

而且,那些门派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确实与此时此地有极大的差别,硬行笼罩必生虚假。有了虚假,又怎么能让心灵安顿呢?
是否安顿了,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异光杂色,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浓浓淡淡的陈霉气息,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夹生和夸张,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丝丝缕缕的缠绕和纠结,就很难安顿。
安顿,不能全靠已有经典,而必须由自己出场。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门,再访庭苑,反复比勘、选择、重组。最终,寻找到一种最自在、最简约的精神图谱,这就是心灵安驻的地方。
这就像一个成熟学者终身不离的私人藏书室,看来只是对世间已有图书的选取,但选取就是营造,营造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这就出现了

——余秋雨 《泥步修行》

自从互联网行世不久,网上不断出现以我的名义发表的格言美文,近几年越来越多。
我回故乡时,小镇的廊柱上就张贴着不少写着我名字的这种格言。一问,都是从网上抄下来的。
见到新认识的年轻朋友,他们一见面就大声背诵这样的网上美文
更夸张的是,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任职的何勇先生来电,纽约一家中国餐厅举办我的“诗文朗诵会”,包括歌手演唱。他前去听了,发觉也都是这样的格言和美文,因此用电话来验证……
这事我开始并没有太当一回事,每次听到都一笑了之。几十年深受盗版之害和谣言之害,对于“横抢”和“硬塞”这两件事早已习惯。后来,我请朋友们选一些以我名义发表的格言和美文过来看着玩玩,但一看,心情立即发生了变化。

——余秋雨 《泥步修行》

来自山野,归于长天。若要寻找,踪影飘渺。

——余秋雨 《泥步修行》

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只要内心美好坚定,即使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甘苦。我拿着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将蕙草缠上菌挂,搓成一条长长的绳索。我要追寻古贤,绝不服从世俗。

——余秋雨 《译离骚》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驰了,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风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余秋雨 《阳关雪》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余秋雨 《阳关雪》

该庆幸的是年岁还轻,时光未老。怕只怕杜鹃过早鸣叫,使百花应声而凋,使荃蕙化而为芽。

——余秋雨 《译离骚》

无问何来,
无问何去。
千年深夜,
月下秘途。

——余秋雨 《空岛》

现代人越是躁急就越想寻找家园,一种使精神获得慰藉的家园,一种能让大家抖落世事浮尘如见母亲的家园,一种离开了种种伪坐标蓦然明白自己究竟是谁的家园。

——余秋雨 《摩挲大地》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余秋雨 《寻觅中华之丛林边的那一家》

但是,岑乙毕竟是从海叶阁出来的,读过太多的书,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比问题简单,更知道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这就像,你看到一幅精妙绝伦的刺绣作品,就会有千百个问题向绣娘提出,如何选线,如何配色,如何锁边,如何埋针,如何转角,如何用褶……绣娘羞涩一笑,只轻声说了三个字:“顺着来。

——余秋雨 《空岛》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特别能在情感的迷魂阵中识别小人的是两大名相:管仲和王安石。他们的千古贤名,有一半就在于他们对小人的防范上。管仲辅佐齐恒公时,齐恒公很感动地对他说:“我身边有三个对我最忠心的人,一个人为了伺候我愿做太监,把自己阉割了;一个人来做我的臣子后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过父母;另一个人更历害,为了给我滋补身体居然把自己儿子杀了做成羹给我吃!”

——余秋雨 《历史的暗角》

两千多年的小巷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那就是:不管看到什么,都应该达观。是的,达观,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余秋雨 《摩挲大地》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错看成文明。

——余秋雨 《欧洲之旅》

太大的名声,总是跟着太大的寂寞

——余秋雨 《空岛》

第五,灵魂上的对应。有不少人,就整体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在特定的情势和境遇下,灵魂深处也悄然渗透出一点小人情绪,这就与小人们的作为对应起来了,成为小人闹事的帮手和起哄者。谣言和谎言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按照正常的理性判断,大多数谣言是很容易识破的,但居然会被智力并不太低的人大规模传播,原因只能说是传播者对谣言有一种潜在需要。只要想一想历来被谣言攻击的人大多数是那些有理由被别人暗暗嫉妒、却没有理由被公开诋毁的人物,我们就可明白其中奥秘了。谣言为传播、信谣者而设,按接受美学的观点,谣言的生命扎根于传谣、信谣者的心底。如果没有这个根,一切谣言便如小儿梦呓、腐叟胡诌,会有什么社会影响呢?

——余秋雨 《历史的暗角》

该文章所属专题:余秋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9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