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易中天名言大全

2019-02-0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1、赵匡胤说:诸位手下那些贪图富贵的人呀!万一他们故伎重演,也弄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请问拒绝得了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自己受到猜忌,一个个魂飞魄散,泪流满面地说:臣等一介武夫,冥顽不化,何曾想到许多?恳请陛下慈悲为怀,为臣等指点迷津,给条活路。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如白驹之过隙。对酒当歌,悲富贵不常在。你们为什么不替自己好好规划一下呢?
石守信等人都说:请陛下明示!
赵匡胤说:交出兵权,换个肥缺,兴豪宅,置田产,拥歌姬,饮美酒,子孙无虞,自己也快乐。我再与你们都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很好吗?
众人都说:陛下体贴入微,恩重如山!
第二天,他们纷纷宣称自己身体不好,请求辞职,太祖皇帝则给予了亲切 ----《大宋革新》

  2、显然,腐败是与权力和利益有关的事,是权力与利益之间的一种交易。因此,但凡存在权力关系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可能。如果这种权力关系比较隐秘,则表现为非典型腐败。同样,只要这种权力是可以赎买的,腐败就必然发生;而当这种可赎买的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至于原本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要进行权力的赎买,一些原本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有了权力赎买的性质,权力的赎买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时,非典型腐败就会成为社会难以根治的顽疾。 ----《帝国的惆怅》

  3、可以说,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简单地说,崔琰是死于他的忠诚正直,孔融是死于他的不识时务,祢衡是死于他的狂妄悖谬,杨修是死于他的自作聪明。崔琰死得最冤,而祢衡死的最没价值。 ----《品人录—曹操》

  4、士,忙时帮忙,战时帮凶,有事帮腔,无事帮闲。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5、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里就说了这个问题。柳宗元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呜呼。这是“病流矢”。此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陵迟(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却充分地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有起来叛逆的民众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官员)。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有起来叛逆的封国却没有起来叛逆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有起来叛逆的将领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州府)。历史证明,郡县制是有利于帝国之长治久安的。 ----《帝国的惆怅》

  6、吃苦是为了吃更大的苦,就如袁术立帝不吃苦,而曹操爬上丞相之后依旧不奢靡,情商之高,自我控制力之好,才能决定他是个大人物。所以吃苦不是为了奢靡,吃苦是为了吃更多的苦,担更多的责任,为了自己的野心。你吃苦的程度决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种恩赐。 ----《品三国》

  7、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 ----《品人录-武则天》

  8、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而且感谢那些劝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种胸襟和情怀,和袁绍、袁术之流真不可同日而语。 ----《品三国》

  9、人生有许多机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来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是戴着面纱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清,那得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识别能力的,不然,再好的机遇也会和我们檫肩而过的。很多人就是等机会过去了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还得机会也和我们无缘了。爱情应该是两颗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不是时时都能有心灵的碰撞的,所以“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往往是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过去了才追悔莫及。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

  10、问题是:真理可不可以怀疑?
完全可以,因为真理原本就是怀疑的结果。不怀疑地心说,就没有日心说;不怀疑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所以,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
越是不怕怀疑,就越能证明是真理。
怀疑是对真理最大的尊重,也是对真理最大的敬畏。

  11、这是两个极端,人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现时,往往展现出特别脆弱的一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感觉万念俱灰,时不时的有很多人得了现代病——抑郁症。失败时不能万念俱灰,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得意时不能踌躇满志,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创造辉煌的人生。

  12、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13、那种用手摸精装书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么?

  14、描绘得像诗一样的地方,到了才发现,生活不是诗。

  15、帝国在意的不是他们恶不恶,而是强不强。任何力量只要形成规模,不管是白是黑,是善是恶,都不能允许存在。功高尚且不能盖主,况草民乎? ----《汉武的帝国》

  16、有些时候,是要装点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曹操懂这个道理,所以曹操是赢家。 ----《品人录》

  17、事实证明,袁盎的这个主意并不灵。晁错被杀以后,七国并未退兵,作为汉使的袁盎反倒被吴王扣了起来。袁盎给汉景帝出了诛杀晁错的主意后,被任命为“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的部长),出使吴国。袁盎满心以为吴王的目的既已达到,应该见好就收的。谁知道吴王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根本不把袁盎和朝廷放在眼里,不但连面都不见,还丢下一句话: 要么投降,要么去死。这下子袁盎可就哑巴吃黄连了。虽然后来他总算从吴营中逃了出来,却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恶名: 挑拨离间,公报私仇,谗言误国,冤杀功臣。 ----《帝国的惆怅》

  18、汉武帝必须用小人,因为帝国不是邦国。邦国是贵族的时代,也是君子的时代。帝国则是平民的时代,也是小人的时代。这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刘邦不就是小人吗?韩信和陈平不也是吗? ----《汉武的帝国》

  19、回到唐宋,更是再无可能。其实明代以前,君臣关系虽不平等,却还算融洽。汉唐三公坐而论道,士大夫起而行之,官僚视国事为己任。两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有如战略合作伙伴。尽管共治不是共有,但,帝国的统治者是包括官僚在内的。统治集团内部即便纷争不断,也是命运共同体,损荣与俱。明则完全是朱元璋及其子孙的家天下。尽管明代士大夫也会口口声声“我皇明”如何,但那实在是自作多情。 ----《朱明王朝》

  20、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 ----《品三国》

  21、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帝国的惆怅》

  22、夹着尾巴做人,埋下头去读书

  23、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

  24、汉末重气节,魏时喜放荡,东晋尚超脱。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25、现代的人好象特别脆弱, 报纸上天天报道众多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 满志,才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 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26、资中筠先生就讲到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并认为这是有着许多缺点的士大夫“一个极宝贵的优良传统”。资先生这篇文章是说大专辩论赛的。她指出:“雄辩的力量在于坚定的信仰,大至哲学思想,小至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案,总是认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才值得竭尽全力为它鼓与呼;抽掉了这点‘自以为是’,等于抽掉了辩论的灵魂。”我也想跟着说一句:知识分子的力量(包括人格魅力)不在知识,而在信念。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加上信念才是力量。这种“有知识的信念”表现于为人处世,就是“书生意气”。抽掉了这点“意气”,等于抽掉了知识分子的灵魂,而这种“意气”本是源于读书人之入世情结的。我想,这或许是入世和出世“理应不成问题”时资先生还要思考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吧? ----《帝国的惆怅》

  27、有两种忍。一种是在强权强暴面前不得不忍气吞声。这与其说是忍耐,不如说是无奈。打又打不赢,拼命又没有本钱,不忍,又能怎么样呢?这就不能算是忍了。真正的忍,是在想做而又可做的前提下忍住不做。比如明明想占有秦宫的财宝、女子,也占有得了,却自动放弃,这就非常不易。显然,只有这样一种忍,才是真正的忍。也就是说,真正的忍,是自己战胜自己,是自己对自己下手 ----《品人录-项羽》

  28、然而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国家利益,一定高于个人利益吗?中央集权,一定必须维护吗?富国强兵,就一定要让工商业者和中产阶级破产吗? ----《汉武的帝国》

  29、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足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弥足珍贵。 ----《品人录-武则天》

  30、人们对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20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