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关怀缺失论文

2019-05-18    作者:    来源:

  人文关怀是人的解放在社会层面的表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们组成社会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障个人的生存;其次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互换和流通,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人自身的完满和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而后者又服务于前者,即社会发展应以对社会个体的关怀为目的。从人类历史的生产方式来看,每个社会发展的阶段都以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征,而这个普遍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条件是整体向着较好的方面发展的:从奴隶社会时期奴隶完全依附于奴隶主,到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的半依附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对人的解放,而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则是不断提高对社会中最普遍群体的人文关怀。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对工人的人身控制较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却以另一种方式,即剥削劳动力来保持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其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从社会本质上看,资本主义社会以追求利益为绝对目标,这与人们所追求的社会发展方向是相悖的。而资本,就是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原因。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内涵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罪恶的代名词。“资本从它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的发展伴随着压榨与剥削,几个世纪前,资本主义跨越了大洲与大洋,将商品输送到全世界,却也同时带来了战争。资本出现在世界各处并操纵着世界的发展,给无数民族带来灾难,以此换取自身的繁荣,得到更大的资本并以此循环。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的过程,即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生产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再转化为新资本的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中,资本积累以产生剩余价值为前提,而剩余价值又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这就陷入了一个找不到开头的恶性循环。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资本积累前的原始积累概念,以摆脱这个怪圈。而原始积累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原始积累:“就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货币和商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资本。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资本。转化的条件是:要有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互相对立和联系:一种是货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的资本总额。另一种是自由劳动者,也就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只有当劳动者为了得到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向所有者出卖劳动,而所有者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愿意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时,生产资料、货币才转化为资本,雇佣劳动也由此产生。因此,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

  (二)原始积累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掠夺

  资本自原始积累以来就是充满掠夺性的。资本的出现首先依赖于一定的货币积累和生产资料积累。货币的积累需要在所有者原有货币的基础上尽量获取更大的利益,一种方法就是压低成本,尽最大可能剥削劳动力。生产资料的积累依赖于对土地的占有,资本者占有大量土地,并为了获取生产资料而将其用于自己需要的领域,这一方面使土地的原有者一农民失去了土地,被迫转入接受雇佣,接受资本家的剥削,或失去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流离失所。对此,《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总结:“资产阶级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盗窃国有土地,盗窃公共用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并将土地与资本合并,从而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获取生产资料对内表现为占有土地,对外则表现为侵略战争。为了获得国外的便宜原料,资本通常会以暴力的形式迫使对方屈服。强行掠夺别国财富就是资本原始积累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二、资本原始积累中对劳动力的剥削

  资本再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生产条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与资本家相对立的另一个阶级--劳动力即无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中饱受剥削。作为社会人文关怀的主体,劳动力的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大标尺。社会的进步就在于劳动力的自我意识觉醒,并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

  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劳动力不会与资本产生较大联系。他们出让自己的劳动或在奴隶主的逼迫(并非通过交换)下劳动,或通过赋税的形式被剥削。封建社会时期,小规模的家庭手工业或许会产生雇佣关系,但仅限于小规模、短时期。资本的出现破坏了这两种情况,准确地说,是破坏了后一种情况。唯有破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资本才能获得劳动力和市场。奴隶制度是资本家所愿意维持的,无偿占有奴隶的劳动对资本家获取最大利益、完成资本更大的再生产十分有利。就像“劳动力把劳动看作是他人的东西,如果资本愿意向劳动力支付报酬而不让他劳动,劳动力会很乐意。”?如果能让劳动力为自己劳动而不需向其支付报酬,资本无疑会很乐意。因此,为了获得大量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资本在早期一方面迫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一方面则掠夺、贩卖人口。尽管资本很愿意维持状况,但其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被瓦解。

  劳动力和资本是既对立又有联系的。其对立表现在两者之间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和劳动力出让价值上,即资本想要尽力剥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以一定的报酬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劳动者则要尽量使自己免受剥削,其联系就在于雇佣劳动。资本夺取劳动力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迫使劳动力将自己的劳动出让给自己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市场,由此产生了雇佣劳动。总结雇佣劳动出现的因素,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将其分为四点:第一是活劳动力作为单纯主体的存在而存在,同客观现实的要素相分离,也就是既同活劳动力的条件相分离,也同活劳动力的生存资料、生产资料、自我保存资料相分离。也就是劳动力只能以出让劳动的方式获得生存资料。第二是“存在的价值或对象化劳动,必须是使用价值的足够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要为再生产或保存活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或价值的生产提供对象条件,而且要为吸收剩余劳动提供对象条件,为剩余劳动提供客观材料。”?即资本的雇佣必须以自身有足够的原材料为基础。原材料即劳动力劳动的对象,没有劳动对象,雇佣就失去了意义。为了获取使用价值的积累,资本就走上了掠夺的道路。第三是“双方之间的自由的交换关系--货币流通;两极之间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不是以统治和奴役为基础的关系”“它不能直接占有他人的劳动,而是必须向工人本人购买劳动,获取劳动”直接占有劳动是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奴隶并不拥有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而工人则支配自己的劳动力,通过让渡方式享受其成果。因此,奴隶制下无法构成雇佣劳动。因为需要购买,使得资本为了尽量减低成本而压缩购买的代价,也就构成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压榨。同时,由于两者之间需要交换,资本需要打破对自由交换产生阻碍的外在因素,如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壁垒等。第四是“其中的一方--以独立的、自为存在的价值的形式表现劳动的对象条件的一方必须作为价值出现,把创造价值、价值自行增值、创造货币当作最终目的,而不是把直接的享用或创造使用价值当作最终目的。”?即雇佣的一方必须要以生产、出售获得价值,完成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资本论》中这样总结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历史,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者从隶属地位和行会束缚下解放出来。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只看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被解放的生产者只有在旧的封建制度给予他们的一切生存保障和一切生产资料被剥夺之后,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出卖者。资产阶级对直接生产者、劳动者进行剥削的历史,已被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

  三、资本发展中的对外扩张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与产品相对应的就是市场。资本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资本生产出商品后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由此完成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市场,资本的再生产就不能完成。因此,资本对市场的要求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唯有在开放的社会中,资本才能流畅地获得原料、市场,实现自身的再生产。

  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不断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一方面表现为资本的开放性,这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发展开始阶段;另一方面则是残酷性,这个特征伴随资本始终,以价值为追求使得资本对内压榨劳动力,对外与其他资本家进行残酷的竞争。在资本完成其原始积累以及刚开始扩张的阶段,资本的开放性表现得较为强烈。当资本巳有较大发展,在资本力所能及的空间之内自由的交换与流通巳经基本实现时,生产的发展使投入资本主义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这时资本与资本间就会为了争夺原料、市场(大部分原因是市场)而进行竞争。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资本家必须不断扩大资本,而扩大资本只能依靠资本的积累。因此,当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资本联合,从而产生垄断组织;一国之内的资本为了更好地与别国竞争,为自己争取利益,会与统治阶级形成联合,从而形成帝国主义。帝国主义间的争端就是资本之间的争端。在近代史中,世界上最大的战争就在资本操纵的帝国主义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世界的战争。无论哪一方胜利,既得利益者永远是资本家,而最广大的底层民众却只能陷于贫穷境地。

  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一种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时,这种生产关系就会被推翻。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也同样适用与此?资本会因此而被推翻吗?马克思预言过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但直到现在,资本主义仍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发展并依旧活跃。这说明资本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依旧存在。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社会是趋向于人类自身满足的(这也可能是人类形成社会的原因)。早期社会之所以形成,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生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不满足人类人文关怀需要的社会都只是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必将被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一个社会形态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是以占其经济形态主导地位的发展方式所决定的。尽管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本质不会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利益

  永远是第一位的,由此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这种缺失既表现在对广大无产阶级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掠夺,又表现在对他们劳动力的剥削,甚至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立。在这样的本质下,资本主义社会要想实现个体的普遍解放,无疑是不可能的。尽管当前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经济条件较好,但这是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才达到的,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并不意味着其人文关怀缺失的缺点巳经消失。

  资本的剥削性注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上人文关怀的缺失。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人阶级只能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或仅得到资产阶级赐予的一点点“关怀”。究其原因,是对资本的本质认识不清晰,没有自己的纲领和宗旨。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革命运动逐步加深的过程,更是工人阶级觉醒的过程。

  针对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未来,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以此指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运动。如今,我国巳建成以共产主义为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在社会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中个人在政治上的平等和在精神、物质上的满足,较资本主义社会更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意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社会关怀将在这样的社会里得到普遍的体现。而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对社会民众的人文关怀,使社会更具凝聚力,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3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