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史书古籍
+

《行路难三首・虞衡斤斧罗千山》翻译赏析

2019-07-1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行路难三首・虞衡斤斧罗千山》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p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涧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哮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前言】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注释】

  [14]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斤:斧头。罗:搜寻。

  [15]工命:官命。斫:砍伐。p:小木桩。椽:椽木。p椽指建筑材料。

  [16]土剪:齐土砍断。

  [17]鞅:牛羁,即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用以驾驭。摧:折断。辕:驾车用的车杠,设在车前。

  [18]围:两臂合拢来叫围。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19]蹶:倒。

  [20]毫末:一小点。

  [21]躏跞:践踏。石间壑:溪涧和山谷。

  [22]未成:未成材。

  [23]突兀:高耸的样子。豁:高峻的样子。岩峦:山冈。

  [24]柏梁天灾: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柏梁台失火。柏梁:西汉未央宫中台名。武库炎: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闰十月武库失火。这两次有据可考的火灾事故,损失甚大,历代奇珍异宝皆荡然无存。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物品的仓库

  [25]匠石:先秦著名的木匠,这儿借指工匠。狼顾:原意是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这里指忧郁、忧心的样子。

  [26]南山:终南山,唐代常有高洁之士隐居于此。

  【翻译】

  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鉴赏】

  第一首诗假若具有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的成分的话,第二首诗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写法上几乎可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卖炭翁》相媲美。

  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时间过度地滥采滥伐,结果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平衡的破坏。“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p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句子平实自然,无任何雕凿之痕。

  另一方面,他就在虚拟和夸张。“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这显然用的是夸张。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虚拟与夸张,如出一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凡大诗人,大学者,所造之境必近乎自然,所写之景,必濒于理想。这里充分地表现了柳宗元的在状物造势方面的功力。

  由于山中之林的过度砍伐和天灾山火的频频发生,许多幼木未至成材而遭夭折毁坏,从而,山头光秃,岩石突兀,因此,这样下去,一旦出现汉武帝太初年间柏梁台那样的大火,工匠们环顾四周、搜罗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于是,诗人在结尾处痛心疾首地感叹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诗的后两句,不是一种平常的一般化的议论,而恰恰是这首诗的主旨和重点所在。因为这最后两句,使整首诗的意蕴产生了质的飞跃,由普通的叙事上升到了政论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穷的叹慨与思索。古人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指国家人才缺失与溃乏现状;同时,对朋党间的倾扎与颠覆,致使大量学子不但未能得到必要的提携关照和保护,反而连遭贬谪放逐之苦和夭折厄运,使得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

  因此,读柳宗元的《行路难》,如同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同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文辞幽婉,言意凄凉,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中所说:“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