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十丈洞景区来旅游,我是你们此次之行的导游员。游客朋友们,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风溪河上游,离城区三十余公里,十丈洞景区是赤水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景区以瀑布群、竹海、桫椤、丹霞地貌为主要特色,兼有长征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是集生态、科普、文化、游娱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十丈洞景区是一个以瀑布为主的生态景区,它主要由十丈洞瀑布、中洞瀑布、蟠龙瀑布群、鸡飞岩瀑布群、任友溪瀑布群以及十丈洞附近的暗瀑组成。由于十丈洞大瀑布长期隐藏深闺,道路又非常难行,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86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向世界播放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奇观的新闻,这才揭开了十丈洞大瀑布神秘的面纱,广为世人所知。
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去解开十丈洞瀑布的神秘面纱吧!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景区大门,大门处竖着两座雕塑,雕塑是由400块丹霞石组成,连底座一起高6米,宽8米,分为两个部分,正面形象为森林老人,又名大山之神,造型取自于人类始祖之一轩辕皇帝的原型,喻意十丈洞景区古老、原始,在森林老人和大山之神的保护下,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雕塑的背面形象为空谷佳人,又名瀑布仙姑,根据刘海粟老先生“空谷佳人”的题词来造型,意在展示十丈洞景区的清秀和美丽。
游客朋友们请跟随我来,现在我们来到了中洞瀑布,瀑布高18.5米,宽75.6米,远观犹如银珠织帘垂挂谷中,与十丈洞瀑布相映成趣。此瀑布晶莹剔透,十分美丽,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中国科学院考察团则称它为“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
九龙洞是该风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有比真物大几倍的青龙、龙虾、海螺、海龟、开屏孔雀、狮子、驼队、猴群、古刹、神佛、仙女以及簇拥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神奇瑰丽。第三厅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龙盘柱”,高达39.9米,周长13.5米,柱身有九条石龙缠绕,形体遒劲,栩栩如生。
这里有两座奇特的石笋,一座像大雪人,这是头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雪压青松松
游客朋友们是否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水声,现在我们沿着这条小道去看一看,因为地面比较湿滑,请大家注意安全。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来十丈洞景区的中心地带――十丈洞瀑布,十丈洞大瀑布堪与黄果树大瀑布媲美,瀑高76米,宽80米,是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景观,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
瀑布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几里之外声如雷鸣,数百米内水雾弥漫,阳光照射之下,呈现五彩缤纷的彩虹,偶尔还能看到奇妙的“佛光环”,随行人移动,一人一环,美不胜收。瀑布周围树木繁茂,四季葱茏。 十丈洞大瀑布有着无穷的美丽壮观,也有着无尽的传说。
站在瀑前深不可测的“龙女潭”前观瀑,人们会听到一个关于“龙王三公主”的动人故事。据传,远古时代,十丈洞一带久旱成灾,龙王三公主趁老龙王外出,私降甘霖拯救众生万物,玉帝一怒之下把三公主囚禁潭底,深潭由此得名“龙女潭”。三公主身居龙潭仍不改初衷,每遇久旱无雨,就会驾彩虹化雨为瀑,拯救众生,至今,大家只要驻足龙女潭边,环顾护绕身旁的“佛光环”,就能听到龙王三公主银铃般的笑声,油然而生对这位善良美丽的龙女敬意。
大家站在这个位置,顺着我的右手方向看,那一巨石矗立好似一对青年男女,相偎相依,好似永不分离。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远古时期,平原部落的村民染上了瘟疫。唯有此山生长的一种奇草可治此病,一对青年为救村民,翻山越岭来采草药,采到草药后,心力耗尽,手握奇草,化作石像,情人紧紧搂抱在一起。这个直插云天的巨石被后人称为“情人石”,情人石男郎的背下方有一近似月亮的透洞,后人称它为“月亮孔”。而在他俩上山的路上形成一道美妙的峡谷,人们称它为“情人谷”,他们所采的奇草就是尖山特产“金银花”,也叫忍冬花,你们返回时千万别忘了带些我们凤凰山一带的特产哦?
游客朋友们,十丈洞景区之行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十丈洞景区来旅游,祝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莲花厅)这里叫莲花厅。大家抬头往上看,洞顶部悬吊着一个淡红色的钟乳石,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莲花,花蕊中不断滴下晶莹的水珠,即便几个月不下雨,也从不间断;厅左有根高2米左右的钟乳石像慈眉善眼的观音菩萨,身后有几十10米左右石笋护卫;厅东南半圆形的池子有半掩半露、内红外黄的几枚溶石,缕缕血丝,清晰可辨,据科学分析,是溶石中含有铜元素所致。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