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国庆节阅兵式观后感700字范文

2019-09-30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导语】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国庆节阅兵式观后感700字范文》是励志台Lztai.com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是国人的责任。一千年前以至现在,许许多多的英雄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带有腔腔热血,奋上战场。黄沙弥漫,硝烟滚滚,千兵万马,浩浩荡荡,可是战士为了祖国没有一丝的害怕,没有一刻的投降。为国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以国之务为己任。


  我曾记得小学学过的《山海关》,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那是我读到这仿佛置身于沙场,满身热血,激动不已,就连读书声也是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心情不可言喻地激动。身披铠甲,手持刀枪,怒吼着,直冲敌人。


  历代古贤立榜样,岳飞的精忠报国,虽已是光荣就义,但是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永远铭记在代代子孙的心里。刘胡兰的巾帼不让须眉,赤胆忠心,为国殉节,也不透露一丝半缕的信息,愿带着*的秘密长眠于黄土之下。毛主席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与题字名垂青史,有人提起刘胡兰的爱国事迹,必想起此题字。


  现时代虽和平,但人们永记,永有爱国之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总理至理名言,激励着代代子孙。“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少年奋发读书,励志为爱祖国,奉献祖国。我泱泱大国立足于世界之林,是全体国人的努力。我们只有把我们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同胞共同的努力相信我国的未来更加友好。


  爱劳动是我们中国的美德,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劳动,打猎,农耕,自食其力,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当代的孩子虽生活在和平和物质的社会,但是我们仍然要劳动,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虽不需要下地种田,下海捕鱼,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来体现劳动的快乐。


  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是我们的美德。发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美德是中国人的责任。一颗善心,一句暖话,一个感人的举动,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心灵的药品。


  篇二: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忆起这番话,内心便是止不住的热血沸腾。心中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了一代对我们后辈的期望。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阶段,为何不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吧!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复习必备|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尽在“轻课APP”>>>点击了解]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87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