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古人称之为“收笔”。它标志着文章的收束和完结,对表现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考场作文而言,掌握技法,扮靓结尾,不失为作文重要的得分亮点。下面笔者以部分省市中考满分作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或许对考生能有所启示。
一、回应文题,简洁有力。
此种结尾往往用简洁的文字呼应文章标题,恰倒好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文章主旨。
如河北省某考生的中考作文《与诗人同行》就是这样。文章选择了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位诗人的诗歌及生平故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展示了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突出了“课外阅读收获多”的主题。三个片段写得很充分,所以结尾不必赘述。于是用呼告手法喊出:“诗人啊!我愿与你同行!”采用回应文题法结尾,干脆利落,掷地有声,最能担当“豹尾”的美誉。况且简单易学,在考场上,时间紧迫,又没有好的结尾时,不妨一用。
二、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就是让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是一种老套的结尾方法,但因好学实用,为师生所看好。如果在使用中巧用修辞点缀,则更显妙味无穷。请看山东某考生的中考作文《这就是责任》的开头与结尾:
小草被暴风雨袭倒,是对生存的责任,使它重新昂首,面对朝阳。/河鱼被远逐到海洋,是对后代的责任,使它重新启程,游回故乡。/云雾被狂风吹散,是对万物的责任,使它重新聚集,洒下甘霖。/小时侯,她问他:责任是什么?他不太懂,她也没有再问。 (开头)
朝阳下的小草说:“这就是责任。”/故乡里的河鱼说:“这就是责任。”/下着雨的云雾说:“这就是责任。”/紧抱着她的他说:“这就是责任。” (结尾)
文章开篇用排比段,形象地阐述了“责任”的要旨;末尾用排比、反复的手法收篇。既回应了文题,又照应了开头和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同时,首尾还借用了诗歌中起兴的手法,用“小草”、“河鱼”、“云雾”引起主人公“他”和“她”的爱情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三、引用诗文,增添情致。
“文”有诗书气自华.结尾时若巧引诗文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增添文学情趣。引用包括两种:一种是明引,就是直接引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