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制度问题,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没有适合自己的制度,大多参照党政机关的办法,少数参照企业的规定,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虽然也将事业单位职工划分为行政、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类,但主要是基于身份条件下的划分,由于行政和工勤人员缺少发展阶梯,许多行政、工勤工作人员也想方设法要评上高级职称,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很奇怪的职称系列,影响了专业技术职称的学术性、严肃性。
我国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已经实施了20多年,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对于改善从业人员的职称结构体系,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科学评价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科技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不足――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职称评定的量化标准不规范,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与实际工作脱节,职称评聘制度无法解决职称评定后的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活,迫切需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建立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规律特点的管理办法和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化是世界性的趋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需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需要富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理念,管理岗位一至十级的职业发展道路,为管理型人员通过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来实现职业晋升准备了阶梯。
近些年来,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逐步转入正常化。岗位设置管理把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由原来的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4个增加到13个,较好地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的问题。职工要取得岗位就必须竞聘,取得高等级岗位要竞聘,续聘现岗位要竞聘,现岗位落聘要取得低一等级岗位也要和在低一等级岗位的人员一起竞聘,从而实现对人员的动态管理,使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打破了事业单位职工的终身制和铁饭碗。因此,做好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已显得十分重要。
岗位设置管理为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了两种职业生涯路线。一种是管理生涯阶梯,沿着这条道路可以通达高级管理岗位;一种是专业技术人员生涯阶梯,沿着这条道路可以通达高级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应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长远而系统的计划,在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上,帮助职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