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新闻稿
+

大塘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9-03-30    作者:    来源:

  一、存在问题

  (一苦,低效。

  1. 大部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教师把精力,火力都给了学困生,优等生得不到点拨、培养、拔高。

  2. 教师深知这个道理:当日课堂的知识没有清,本单元的知识没有清,留下一些知识漏洞,随着课程知识增加,这个漏洞越来越大。而大部分学生学习不主动,总是依靠老师的帮扶。课堂巡视时,一些学生连课本都没有打开,写练习时,很久了,没有一个字都每写。老师只能留学生下来补写.

  (二)忙,怪圈。

  上课……改作业……抓订正……上课……改作业……抓订正……上课……改作业……抓订正……不是语文教师忙于评改作业,就有数学教师忙于抓订正,周而复始,这是教师的忙圈。

  上课……写作业……订正……上课……写作业……订正……上课……写作业……订正……学生不是忙于语文作业,就有忙于订正数学作业,周而复始,这是学生的忙圈。在学校天天上演着这两个忙圈互相卷在一起,更忙了。每天忙于怪圈,师生精疲力竭,事倍功半。

  (三)怒、浮躁。

  低年级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有效的方法调控好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比较难以掌控,影响课堂推进,课堂质量不高。教师急于上课,面对乱哄哄的课堂,心情难以平静,真是要气死在讲台了。

  (四)旧,老道。

  教育教学理念跟不上现在的小孩发展需要,教育教学方法滞后。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虽然参加了进修学习,或进行了短期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本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只凭自己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上课,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了,教学质量较低。

  (五)澹限巍

  1. 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落后,个别家长之间把邻里的矛盾,生产队与生产队的纠纷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要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在学校不能被欺负,砖头打回去。学困生往往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他们把整个班弄得鸡飞狗跳。每次遇到特别的孩子有摩擦,老师都很慎重,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稍有处置不当,家长就可能开骂,撕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2.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高,对小孩的学习漠不关心,小孩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也不在乎,总是各种理由推脱对孩子的监督教育责任。一有事情就怪别人。还总是依赖老师留孩子下来补写,但又嫌老师留他小孩时间太长,害得不得及时接送。

  二、改进措施

  1.改变观念,提升质量。

  1、努力向做得好,有特色的学校学习,结合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寻找教学相长的模式,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不知不觉中,我们常常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最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是“听讲”,还有大量的练习,每天忙于怪圈,师生精疲力竭,事倍功半。常常忽视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发展”。

  2、师徒结对,开展帮扶,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养成,形成习惯。

  好习惯的作用,不言而喻。课前准备要有一贯的、统的要求和规范。这样学生就清楚课前自己应该准备什么老师提前到课堂组织。教师坚持这样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的准备就习惯成自然

  3.合理作业,提高信心。

  1、布置作业要分层次。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布置提升性的作业。但对于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作业太多、太难,他们自然就会望而生畏,不想问津。那么,这样也就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反而会使他们害怕做作业,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对于他们,教师要多花时间,给他们布置简单、容易的作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多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也可以多选择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这样更有助于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参加到集体中来学习。

  3、作业量不能太大。枯燥乏味的作业尽量少一些。

  4、布置作业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尤其对学困生,多培养他们做作业的兴趣。较难的作业,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教师要放宽心态,改变认识,未必多做作业就能出成绩。

  精心筛选题目,分层优化,合理布置作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多管并进,家校共育。

  无论是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群、微信,做好学校与学生父母的交流。但教师都也要做好准备,懂得如何在缺乏一方支持的情况下整合各种资源,坚守教育理想。譬如,遇到难以开展家庭教育的各种情况,无论是孤儿还是父母外出甚至遗弃的孩子,还是遇到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社区缺少力量参与的时候,每一个教师要有一份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孩子已经绝望的时候,让教育帮助孩子看到希望,让学校成为孩子的精神家园,不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才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方向。

阅读:14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