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老人的那首歌,沧桑拼凑而成。
――题记
“啊!这有什么好投票的,还不是作秀!”看着爸爸激动地为“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的样子,我不屑地走回房,将头再次埋入题海。
“磨剪子喽__”心脏似乎跳漏了一拍,这不是童年的声音?走到窗前,未见到磨刀人,只听得那一声厚重而悠远的声音,叩响我童年记忆的大门:窗外,暮色与多年前未曾改变分毫,仿佛从时光那头走来,在回忆中抽出一根丝。
小时候,我总认为这是一首歌,悠扬的声音总能传得好远好远。老人为别人磨刀时,我总会看着:用手掬一捧水洒在磨刀石上,大手按住刀柄与刀身,就在水的柔与石的刚中,磨好了。老人屏住呼吸,大拇指放在刀锋上,这便是检验的一刻,老人的胡须因屏息而静住,手指摩挲而过,只听得呲一声刀磨好了,他习惯地将刀尖护在手心,刀柄朝向等待着的客人。伴着几句闲聊,而后又是一声吆喝,老人的手指已然结了厚厚的茧,那握住刀剑的手心也不例外,可我看见他脸上依旧洋溢着快乐与温暖;苍老的脸颊上沟壑纵横,双眸却仍然是那么清澈,我想,他定是将希望融入每一把磨好的刀里了。他在用心唱一首生活的歌。
脑海中忽然浮现,吴锦泉老人的身影,他在每一个寒来暑往,在每一个晨曦微露的早晨,在每一个月朗星稀的傍晚,他辛苦赚到的每一分钱,全都捐给了灾区,钱不多,他知道,可那沉甸甸的钱袋子,何尝不是他的无私奉献呢!吴锦泉老人在生活的歌里加进了奉献的高潮!
耳边响起爸爸的话:七十古稀,老人每天走十多里路,家中住的是瓦房,吃的是干粮,这是人性的魅力呀!
我拿起手机,投下了充满敬畏的一票,为那首歌,更为歌中的高潮。
生命是歌,有的人在一开始,就执拗地寻找结果;而有的人,望尽沿途风景,哪怕在歌的最后,也要熠熠发光。
_____后记
【第2篇】
激越昂扬的旋律,伴着鼓点般踩出的舞步,衣袂飘飞,轻舞飞扬,青春之歌,
如此正好。
临近期末,各科试卷纷至沓来,迷了我的眼,我生活成了一首旋律固定的进行曲,节拍韵律每天如出一辙,那是一首歌,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青春之歌。
午休的铃声刚刚打响,放下手中紧握已久的笔,摘下压着鼻尖儿一个上午的眼镜,拉实帽子,准备安然入梦,却听得窗外悠悠扬扬、袅袅飘来的陌生的律动,是初一初二的同学们在操场上排练艺术节的节目吧!我拉紧帽子,不愿理睬,那是一首歌,却是一首早已不属于我的歌。
欢快的节奏越变越近,活力与激情呼之欲出的歌声却绝不容许我们漠视它的存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终于,歌词如调皮的精灵冲破了我帽子的防线,钻入我的心里,我心中多了一层暖暖的覆盖。同学们像我一样,都听到了这首热情洋溢的歌,笑声歌声也从我们教室里传出。我透过窗户,看到操场上高声吟唱、尽情跃动的学弟学妹们,整齐的,橘黄色。那校服在广阔的绿茵场上,跳跃,旋转,宛若广袤田野中自信满满的向日葵以梦为心,向阳而生;伸直的手臂就如向日葵的短剑一般灼灼张扬的花瓣,向人宣告自己的青春热情;那风中如莲般作响的歌声就是风吹向日葵,而发出的飒飒英气。毫无顾忌地以天地为舞台,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眼神在凝望中迷离,心却在歌声中越发的清晰起来:曾经的我不也如此青春洋溢?成长压力消磨不了这一切,却能让我唱歌的信念更加坚定,让我的歌声更加成熟优雅。
在绿茵场上用汗水为音符,用每一次跳跃、奔跑、投掷奏乐,唱出拼搏之歌;在实验室里用思维为谱,用每一次讨论、实践、探索谱曲,唱出创新之歌;考场上用坚持为指挥棒,用笔耕、沉思汇合,唱出成长之歌……
上课铃打响了,它不再是那一声尖锐的号角,而是我青春之歌的前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