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消费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这样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趋同成为一个无比光鲜而令人欣喜的词,可是在便利的背后,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也在朝着同一个媚俗的方向走去。
海德格尔说:“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他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他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那么当不同的国度之门大开,不同的文化碰撞,必定会有潜移默化、不断汲取互补的一个过程。但事实上,我们应控制这种力量的肆意发展,因为在城市文化等趋同的背后,是个性的缺乏,是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日渐式微。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城市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老台门,旧弄巷,小吃街,青石板,已沦为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克隆的戏码一场一场上演,迪拜世界第一高楼建成,中国各省纷纷效仿,欲求超越。华西村富饶得极具讽刺意味,将和白宫也复制了一遍,即使模仿得再像也只是个大赝品,没有第二个白宫,也没有第二个凯旋门,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文化本身具有兼容并蓄不同价值观的特性。我们可以在一个城市买到各个国家的商品,吃到各个国家的食物,是需求的趋同造成了这样的现状。
就连绍兴柯桥也是如此,路旁一连串广告牌:“打造国际五星级希尔顿酒店”“领衔世界名流”“不奢言最好,相信前所未见”……那曾经可见的小桥流水,画舫雨片,又去哪了呢?万达广场火树银花,那卖扯白糖的老爷爷又去哪了呢?
不仅仅是城市,就连城里人的言行风貌也同化了,都会说洋文,却忘了方言,穿着同一品牌的服饰,手里都拿着相同的iPhone4。还有一个城市有让人来了便难以忘怀,来了便不舍得离开的独特魅力吗?
以前的孩子,童年有泥鳅,有布谷鸟;现在的孩子们,童年也趋同为兴趣班、电子游戏,这是一种悲哀。
趋同的背后,是喜是忧,有待商榷,但我们至少应保留当下个性传统的一面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