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随笔
+

一月份小学教师随笔范文

2019-07-06    作者:    来源: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一年级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意识,那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利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语文园地识字;三是单独的识字课。特别注重在兴趣中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启注意缺乏持久性,集中注意的时间短,而且好动、好奇、好胜,识字教学必须形式多样,新鲜活泼、趣味盎然,使学生在无意注意,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牢固地识字。下面谈一谈我所知道的能够在课堂上运用的一些趣味识字方法:

  (1)做游戏识字

  小学生爱玩,爱在玩中表现自己,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认字”、“摘苹果游戏”、“我当小老师游戏”等游戏。例如“组字游戏”,课前布置学生制作独体字的卡片,(如晴,需制作“日”和“青”的卡片),课上让学生找朋友,一起读组成的生字,并练习组词,领读。这种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从小动手、动脑、预习新课的习惯,又快乐地认识了字。

  (2)变魔术识字

  中国的汉字千变万化,利用学生对魔术充满神秘感的心理,激发学习生字的愿望。

  如:师:在“口”字上加一笔能变出什么字?

  生:加一竖变成“中”、加一横变成“日”。

  师:在“日”字上加一笔能变出什么字?

  生:由、甲、白、田、目等。

  (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认识许多形近字)

  师:汉字也会做杂技,你瞧,它们正在叠罗汉呢!

  (课件演示三个“人”在一起)

  生(喊):众。人很多,变成“众”。

  (课件演示三个“木”在一起)

  生(喊):森。树很多,变成“森”。

  (学生不仅认记了字,而且懂得了字义。)

  (3)编顺口溜识字

  在学生识记了很多部首及独体字的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合体字。

  例如:大口里面套小口。(回 )

  木目相伴,心字紧随。(想)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顺口溜朗朗上口,妙趣横生,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

  (4)猜谜语识字

  小学生天真、活泼,教善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教学生字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将认记编成谜语,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如“茄”字,谜语是:“草头下面一个加,菜园里面常见它,有紫有白杆上挂,请你猜猜它是啥?学生从第一句中获得完整的字型概念,可以从第一句、第三句中的菜园,颜色等特点去验证,去思维分析,最后作出判断。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有益于发展智力,并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杏“字,谜语是:”木下口一张,酸甜伴清香;一枝出墙来,红艳报春光“。这则谜语写得很美,不仅记住了字,还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诗歌,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谜语常用压韵顺口的语言形式来描述某个汉字的特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旦猜中,又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儿歌识字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青、请、清、情、晴、睛“ 等形近字时,尝试编了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太阳出来天气晴。有心就有情,有米精神好。看东西用眼睛,说话嘴边常带请。学生不仅记住了一组形近字,并能根据部首辨析字义。

  (6)动画识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察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有形文字。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

  在语文第二册《口 耳 目》一课中,有一个生字“月”。先通过课件播放月亮在云中穿梭的画面,然后两朵白云遮住了月亮,再将白云简化为两条线条,最后变为月字中的两横,利用多媒体流畅自然的演变,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的特点,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多种多样的趣味识字方法能够使教学任务轻松完成,利于学生牢记生字,快速识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控制能力、教师的教学魅力、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8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