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奶奶收留,中途又被放弃收留的小叶姐妹,跌跌撞撞过完一个学期。期间,难免有一些不曾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艰难险阻,不知不觉也安然度过。时间天然就是一个妙手回春的医生,再多创伤和苦楚,总会在时光流逝中慢慢痊愈。
日子,总要一如既往地过;伤痛,也总要悄无声息地抹平。
转眼,迎来暑假,又坚持了一个学期。
每一个长假,都是一场肆无忌惮的狂欢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你不用担心一日三餐,也不用害怕天黑,哪怕天塌下来,第一个被砸的也不是你。
有人会是一把保护伞,亮亮堂堂地给你撑起一片天空,风来了,吹不到你;雨下了,也淋不到你;你躲在伞下,肆意游玩,任意歌唱,无忧无虑,畅想明天。
也许,在小叶姐妹眼中,外公外婆就是那把伞,能给她们遮风挡雨,如同温暖的避风港湾。在外婆家,她们不用上山拾柴,不用自己煮饭,不用睡到半夜,突然嚷道,要起床,要煮饭了吗?当然,也不用为明天吃什么而发愁……
外公也算“吃国家粮”的人,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算滋润,没有太多物质需求,吃饱穿暖,足矣;没有繁重的农活,家务事也不多,闲着没事,倒腾菜园里的蔬菜,看看书,读读报,日子过得倒也闲适。
有可口的饭菜,外婆的叮咛,外公的故事,没有寒冷,没有饥饿,这就是两姐妹梦想中的生活。
可是,再坚固的伞,遇到狂风骤雨,也有可能被吹倒。
是的,生活虽然美好,但这里却不是她们的家,她们只是一个客人,偶尔在放假的时候寄居在外婆家的客人。人家林黛玉居住在姥姥家,可以一直住下去,直到嫁人,还有丫鬟伺候,尽管这样,她还常常感叹,寄人篱下,身世可怜。
小叶姐妹住在外婆家,别说长期居住,作为客人,多居住几日,都会给外婆惹来麻烦。
外公外婆当然希望外孙女在他家多呆一阵,过段时间,女儿回就来了,无非多抓一把米,多做一口菜,多费一些口舌,两个孩子也算听话。
可是,有人却不乐意了。
隔壁舅妈的脸拉得越来越长,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在她们兴高采烈到达外婆家的第一天,舅妈的脸色就没有好看过,好像来了两个小敌人,充满了对抗。
等她们屁颠屁颠地跑去叫:“舅舅、舅妈!”时,人家脸上明晃晃写着几个大大的字――不高兴,极不情愿地应付了几个字“来了啊!”,除却这几个字,毫无下文。
还是孩子的她们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同,依然兴高采烈地讲着家乡的趣事,还有大奶奶、大爷爷的情况。
为什么会讲大爷爷、大奶奶呢,原因很简单,大爷爷大奶奶是舅妈的父母,也就是说,眼前这个女人,既是小叶的舅妈,也是小叶的姑姑,当然,只是堂姑。进一步解释,舅舅是小叶妈妈的哥哥――亲哥哥;舅妈则是小叶爸爸的堂姐,完全算得上亲上加亲。
亲上加亲,这是好事,再怎么着,在娘家算亲人,在夫家也算亲人,两边都是亲人,该十分热情,分外高兴才对。事实并不如此,甚至恰恰相反,舅妈不仅对她们的到来没有半点高兴和亲近,反而,如对待外来侵略者一般,虎视眈眈地看着她们,生怕这两个丫头在自己婆婆家呆很久。
事情该怎么解释?
小叶外婆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分处不同地方,大儿子在城里,二儿子在隔壁大队,隔得也不远;这最小的儿子,就在眼前,隔着一道墙。眼皮子底下多好,生病了,哪里摔了,痛了,刚好眼前就有个人使唤和照顾。
只能说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俗话说,远香近臭,隔得远的孩子常常来看望,问候父母;这隔得近的儿子,倒常常听老婆的枕边风,时不时给父母找麻烦。
什么?你们把好吃的都给外孙女吃了,连自己的孙子都没得吃,天理何在?难道以后你们指望你女儿回来给你养老吗?
天底下,爷爷奶奶的职责本来就应该带孙子孙女,哪能吃饱了,撑着没事,去带外孙女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都是别人家的人,更别提外孙女了!
……
小舅妈一脸的不屑,逢人就愤愤不平地控诉自己的婆婆,无非是――放着自己的孙子不带,去管别人家的孩子,吃里扒外!
天地明鉴,外公外婆一家的生活完全靠外公那点用鲜血换来的退休金,虽然,不太丰厚,但养活两个老人,不在话下。倒是儿子儿媳还常常眼红这点退休金,恨不得老人家省吃俭用,把多余的工资补贴他们。
外公见过大世面,读过不少书,也懂得很多道理,才不会这么俗套地认为:以后靠儿子养老送终,现在什么事都得听儿子的,讨好儿子。
不,那一套所谓的传统定论都丢到河里去吧,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现在我还年轻,身体还行,都没见你怎么尽孝道,还能指望等我病重,卧床的那一天,你突然良心发现,大发慈悲么?
要活就活在当下,要靠,也只能靠自己。
外公活得开朗而豁达,外婆就没有这么豁达宽广的胸襟,常常被舅妈几句指桑骂槐,明枪暗箭的话,呛得又急又气,怒火中烧,却又不知如何应对。
话说,小叶舅妈着实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眼看着,两姐妹在外婆家好吃好喝,还不用干活,心里那个气啊,直冲云霄,眼睛鼓成一团火,嘴巴挂得上几个大油瓶,就连说出来的话,都带着浓浓的酸味:这两姐妹怎么还不回去,要在这边呆多久,这不是明晃晃从我们手中争夺利益吗?
舅妈为什么这么生气,这么恼怒呢。因为,在舅妈眼中,小叶姐妹吃的饭,住的房子,不是她们外婆家的,而是她家的。若是这两姐妹没有来,现在吃在她们嘴里的那份饭菜早就吃到她家孩子的肚子里;老人家给予两个丫头的关怀和爱戴,本应该也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不管是婆婆家的还是她家的,在她看来,归根结底,都是她家的。
当然,舅妈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说:“你们吃了你们外婆的饭菜,如同吃了我家饭菜一般,你们得省着点!”虽然,这样的话,没有说出口,但舅妈嘴里吐出来的闲言碎语,无非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外公外婆都是极开明的人,一直觉得,女儿和儿子一样,外孙和孙子也一样,能照顾儿子家的孩子,那也能照顾女儿家的孩子,他们之间,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手心手背都是肉,看到谁都哭,做长辈的,心里都难道。
眼看着外婆夹在中间受气,两姐妹也很难过,该怎样做可以缓解这样的局面呢?
唯一干脆利落,能平息舅妈怒火的办法――大概是离开,可是,自己明明在外婆家,又不在她家,为什么要离开呢?除非外公外婆干我们走,否则,我们才不走!两姐妹也是倔强的角色,偏偏要跟舅妈来一个巅峰对决。
毫无疑问,巅峰对决的结果――以两姐妹的失败而告终。
当外婆怀着歉意,把两姐妹叫道身旁,小叶就预感到事情不妙。外婆这张脸似曾相识,想起来,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答应妈妈要照顾她们两姐妹的大奶奶就有这样一副面孔――一样的满怀歉意,一样的身不由己,无可奈何。
“孩子,你们还是回去吧,你舅妈说话太难听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我也知道你们两个是无辜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明知道那个女人是故意气我,故意要赶你们走,我也实在没办法,为图耳根清净,只能委屈你们两个了。”外婆说着,说着,眼睛红了。
“对不起,外婆,给你带来麻烦了,我们等下就离开,回自己的家。”尽管不舍,但两姐妹还是坚强地决定离开。
两个黄毛丫头,还想跟我斗,你们也太嫩了!看着两个丫头哭丧着脸,默默离开的场景,不远处的小舅妈终于露出得意的笑。
这样的场景或许不只一次,小姐妹早就品尝了人间冷暖,人情世故,慢慢也懂得了什么叫委曲求全,什么叫身不由己。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愿意、你乐意,你希望,就能实现,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
第二年,整个学期,尽管期间遭遇大奶奶的变卦,遭遇村子里恐怖的死亡事件,两姐妹都不曾去外婆家寻求帮助。因为她们知道,就算外婆想帮她们,想照顾她们,中间隔着一个小气而心胸狭窄的小舅妈,什么都没法实现,所有一切还得靠自己,默默承受,不曾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