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公布后的那个暑假,我满心憧憬着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决定利用假期先把高中的课程预习一下,于是跑去书店买了一本高一的地理课本。
为什么是地理?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从兴趣入手应该会比较愉悦吧,可是,我错了,这本书读到第二章我就读不下去了。本以为地理就是讲讲哪个高原上有什么风貌,哪条铁路通往什么地方,谁知高中地理的内容远不止这些。比如讲到大气运动,“水平方向气压差异与垂直方向气压差异的形成”“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判读”“气压分布与风向、风速判读方法”……光是看到这些术语,我就晕了。
连最喜欢的科目都能让我头晕,这再次证明了我的“学渣”本质,接下来的高中三年,我的人生悲不悲催也就可想而知了。
高中结束后,我又开始憧憬起大学的生活,觉得从今住后就自由了。于是那年暑假,我又跑去书店买了一本《新闻学》――虽然我报的是外语专业,但从事新闻事业一直是我的理想。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傻眼了,这本《新闻学》是20世纪初写的,里面用的语言和案例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新闻学的知识背景,根本读不下去。
如今,我大学毕业已经整整14年了,地理和新闻仍然是我的两大兴趣点。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我想我也许会去当一名地理老师,或是旅游达人、火车司机,又或是记者、编辑――这些职业都是跟我的兴趣挂钩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改行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没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这只能怪我自己,因为在20年前我就放弃它们了,那两本兴致勃勃买来却没能读得下去的书就是最好的证据。
眼下有一种观点很流行,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认为我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跟着感觉走”。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也觉得它不完全对。因为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一些坚持。喜欢听历史故事,喜欢逛博物馆,喜欢读小说,喜欢音乐,喜欢设计,这些跟研究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文学,精通一门乐器,成为一名设计师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把兴趣弄成专业,是一种质变,一种飞跃。
很多年前,在我住的那座城市里,有一个颇有名气的DJ,主持着一档很受欢迎的电台音乐节目,他的开头语是这样的:“有很多事需要坚持,就像我和音乐。”那时我觉得奇怪,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还需要“坚持”呢?需要靠坚持来维系的事情,难道不都是很辛苦的吗?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开始慢慢懂得这句话包含的深意:就算是兴趣,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坚持和努力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