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关于理想化的唯美语录

2019-05-20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我们在近70年的时间里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经济意识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础的财产关系,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良心,但要想回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脑袋。” ----普京

  ●“虽然对你的遭遇表示怜悯,但是像我这样虚伪又不要脸的人是不会轻易死去的,而且还会继续不断的活下去,遇到一个又一个像你这样对我愤怒诅咒却又无可奈何死去的家伙。终究,我会踩着这些人的尸体,成为连我自己也无法想象的存在。”
毫不客气的自贬。
自我谩骂、冷嘲热讽。
但是又离谱之极的宣言。
让身边的迦尔纳看得一阵愣神,这样的人他从来也没有见过。
一面承认自己不是个好人,一面又专注于毫无对错的事物。
完全就是把自己坦然放在恶人角度上,追求着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过程。
不择手段的利益家?冷酷残暴的掌权者?比起他们而言,凌易选择的纯粹又明显的恶(道路),实在太过理想化了。 ----丧失亲王《最佳反派》

  ●最抽象、最难以遏制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激情就是信仰狂,即思想的偏激。它会造就出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伟大的禁欲主义者,它会使心灵变得坚强起来,并使心灵具有一种几乎是超自然的威力。其他激情的转瞬即逝的火光在信仰狂的烧得慢却无法扑灭的大火面前——就等于是一根烧着的稻草放在一块烧得通红的金属面前。现实生活不仅无法使一个患信仰狂的人感到片刻的厌倦,甚至还无法使他感到短暂的满足,因为他在追求一个无法达到的目的——把理论上的理想化为现实。他越是清楚地认识到目的的不可实现性、激情的无法遏制性,激情也就变得越加强烈。 ----梅列日科夫斯基《永恒的旅伴》

  ●拉康作为一个先验主义者,他的经典观点就是强调符号阉割。意思就是:进入了符号秩序以后,原始欲望的对象已经丧失了,转变成一种不在场的不可能的事物,我们得到的每一个实践欲望的物体只不过是一个间接的替代品,原始丧失目标的一种附属象征。这里的论点是主体性意味着对象丧失,想象的幻觉就是我们可以重新得到这个对象,因此,我们不必承受这种固有的缺失,我们要使真实界成为可能。在这个幻想的基础上,不同的理想化状态就产生了,有主体性的和谐、完美的性快乐以及乌托邦式的社会大融合,在这种状态里,固有的原始的鸿沟被填平了,与真实界遭遇的原始不可能也终止了。 ----齐泽克

  ●这世上有的人注定是为爱而生,为情而活的。他们的梦想总长在天上那个最高最耀眼的地方,一生在爱恨交织里百转千回,不撞南墙不回头,哪怕撞得头破血流,只为那拼却的一醉,在理想化的情感世界里,爱是他们精神世界里的一切,即便轰轰烈烈后是刻骨铭心的痛,心里也是永远无悔的执着和坚持。

  ●我很反对那些理想化的概念,它们总是先验地被施与我们。事实上,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概念,它们并不会完全相同。 ----维特根斯坦

  ●在出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题目中的这些隐含的假设,还应该告诉学生们,之所以需要做出这些理想化的假设,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矛盾。千万别小看了这项能力,知道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矛盾,而把次要的情况通过理想化的假设尽量简化,这个过程叫作“数学建模”。当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把数学应用到各种实际问题中的时候,他们都一定会完成这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大部分应用题的命题人不同的是,科学家们通常会认真、严谨、明确地列出模型中用到了哪些假设,而在应用题中,这一步往往被省略掉了,所以有时难免造成一些误解和争议 ----史蒂夫·斯托加茨《X的奇幻之旅》

  ●这个世界无论什么都不能太理想化了。温馨快活,很好;乏味无聊,也很好。拥有爱情,很好;孤独无伴,也很好。年过四十就不会再争吵,年过五十就不会再想死亡。年过六十就不会再忧愁,到了七十就会重新变成小孩儿。 ----陈染《与往事干杯》

  ●他只要看到那个女孩就感到心满意足了。渐渐地他把她理想化了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出来的情感都安在她的身上。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在职场中,把自己理想化的人,总显得冷傲,唯我独尊,爱显摆,不把上司放眼里。还有一种人,把上司理想化,他们往往希望上司赏罚分明,远离小人,对上司要求过高,把自己职场失意归因于上司昏庸。其实,这两类人都是缺少自尊的人,非常渴望别人尊重自己。可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尊重不是自尊。

  ●人类在不断的恐惧之中,情感会慢慢死去。真正意义上的恐怖,不是指没有变化的静态而是变化着的动态——那种从希望到绝望的转变,那一瞬间的恐怖/
Rider:拿了东西,乘着黑夜逃跑只是匹夫 的夜盗而已。相反,高唱着凯歌离去,就是征服王的掠 夺了。/
如果能够在历史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的话,那也相当于某种程度上的永生。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与其在那样的书中只有名字存在两千年,不如让我像这样具有生命的再活上二十 年。/
Archer:你认为自己承受所有痛苦,就能拯 救世间万物——真是天真的过分。只要你的想法还是这么理想化,就会和现实越来越远,矛盾会越来越多。无意义的理想,早晚会在现实的面前溃败的吧。/

Archer:没有 ----《FATE》

  ●跳舞。没有理想主义,没有理想化,没有任何甜美的年轻姑娘的乌托邦主义,尽管她知道显示的一切模样,尽管她的生活已成不可逆转的荒废,尽管她遭遇了所有的混乱和冷漠,她依然跳着舞。 ----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

  ●由于理性包容一切,理性概念被泛化了,理性成了一切现成合理的和应当合理的事物的代名词:理性的就是合理的、有价值的;反过来,合理的、有价值的也就是理性的。

与理性的泛化、价值化伴生的是理性的理想化。近代思想家极力推崇理性,使得理性成了自我论证、自我完善、自主自律、支配一切的东西,使得人的情感、欲望、信仰、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失去主动和能动的地位,成了理性支配和奴役的对象。

  ●要知道,大多数人並不坏,但也不必把人们理想化。 ----Agatha Christie《Five Little Pigs》

  ●生活中永远不会缺少的是理想,最容易缺少的是心满意足。他将她理想化了,慢慢地,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中的情感全都归属于她。而她又将另一个他理想化了,除了他,一切都不心满意足,这便是那可笑的理想。

  ●我问过身边很多朋友,结婚的时候是从内心发出要在一起一辈子的想法。为什么后来要离婚呢。
我把很多人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把结婚后的时候想的太理想化,但是结婚后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的时候就有了抵触,把对方的缺点无限倍放大,然后争吵。
争吵的过程中你感觉你过得不幸福,加上现在离婚率那么高,你就感觉你会找到比他更好的,所以选择离婚。

  ●库斯让我相信,世界拳击理事会那绿色和金色的腰带是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这跟钱无关。我曾经问过库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拳手又有什么意义呢?大部分的人都死了。”
“听着,他们是死了,可我们现在正在谈论他们。这叫不朽。重要的是,直到地球毁灭,你的名字都会被人记住。”库斯说。
库斯太理想化了,就像《三个火枪手》里的人物一样。 ----迈克·泰森《永不后退》

  ●我长得清秀,中上等容貌,个子不高,不会交际,不懂常识,不懂服装搭配,自尊心高,怕给别人添麻烦,太过理想化,除了头发特长之外没什么特长,或许还有轻微的皮肤饥渴症。
我怕疼,怕黑,怕虫子,怕鬼,怕苦,怕寂寞,怕的很多,但也没有特别怕的。
我大道理什么都懂,但是做起来却没那么好,我是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我一点都不特殊,以前总是信誓旦旦的和别人说我没有什么好怕的,但去了一次俗到不行却依旧吓到我腿软的鬼屋之后,我的想法就变了。

  ●从此以后,我很少想起你,不是因为忘记,而是明白,你也只是普通的一个人,负担不起我太多理想化的梦。做为朋友,我终于可以轻松地问一句:别来无恙?!

  ●罗素说:“某些人像基督教徒一样,以为自己的学说是拯救世界的灵药,不可缺少。使得世界有拯救的可能。”正因为它产生一开始就是为拯救人类,因此这一理想遮蔽了理性。一切为理想让路,为政治献身。一个理想化组织不可避免沦为极端目的论者,只要为了胜利,可以不计代价不择手段。 ----贺濒《说战》

  ●很多幸运的人的确建立了至死不渝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他们幸福的主要源泉。但是,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注定会出现瑕疵,而这恰恰是因为人们不接受这一事实(最亲密的关系也注定会出现瑕疵),他们总是由那么多不必要的不快乐,总是由于那么多不必要的原因就相互背弃。如果我们承认世上从来不存在理想化的关系,就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无论男女都需要从其他渠道获得成就和满足。正如我们看到的,很多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其实是非常孤独的,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追去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是在寻觅生命中某种具有连贯性的模式。 ----安东尼·斯托尔《孤独》

  ●理性由于其理想化特征,总是力图成为精神活动的主宰,成为伦理道德行为的支配者。然而,理性在实现其目的时,常常力不从心,步履艰难,以至陷入自我矛盾的困境。

  ●喜欢一个人,无非两种情况。一是你们志趣相投,气味相近,大自然的磁场“biu”的一声把你们吸到了一起;还有一种无非就是你们有天壤之别,但对方身上有你没有但是很想拥有的特质,所以你爱ta,就像爱理想化的自己。

  ●很多时候人总觉得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美好的。其实这是一个欲望难就的心态。你会认为这么难得到一定很好所以才难得到
犹如爱情你把对方过度的理想化偶像化了所以你一直想念你失恋中的那个偶像神经病!其实等你真正娶到她才会知道她比许多人更有缺点…

  ●理想化的事物过于美好,亦不真实。

  ●有时候我们很奇怪,总是对过去念念不忘,认为那些年错过的总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偏偏很固执,总是活在回忆中。
其实回忆中的美好是我们把它理想化了,其实一千个美丽的过去,抵不上一个一个温暖的现在。站在记忆的风口,我们已无力还手,珍惜现实的拥有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因为我们成功,所以很多人管我们要秘诀。可是成功哪里有什么秘诀呢?当初大家伙不过是觉得这是个机会、这口气不能够就这么算了、我想要过的更好等等等等理由和想法,真正算起来私人性质比较多,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情要是办成了之后怎么办?不,应该说别人怎么看?当大家管我们要秘诀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话套话吧!实在不行就结合一下其中一些过程,理想化一点,就当做糊弄了。过后我们自己明白了许多:原来成功都是和秘诀没有什么关系的,最通往成功捷径的路上会有太多人看到,而默默坚持不另辟蹊径的反而会最先到达。那些所谓的成功只不过大家需要,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秘诀啊、诀窍啊什么的。以后谁要是在自己面前谈论他有多成功,我们也只会微笑面对:成功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无论执政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都会有一部分人民对它产生质疑:要么是批评政府不够民主,要么是批评政府执行力不够。民主和专政,这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孪生兄弟。但就像威震天所指出的,没有完全的民主,同样的,也没有完全的专政。民主本身是个理想化的词汇,完全的民主会导致
“无政府”;
而完全的专政更是会直接让政权迅速毁灭。因此所谓的专政政府,其实是一路吸取前代的教训慢慢走来的,而慢慢进化的它们如今竟然逐渐演变成了被称为
“民主”
的政府。它既让人民看到民主的希望,同时又保持强有力的执行力。这好比走钢丝,能在“民主”和“专政”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就是一个健康的政权。

——摘自震荡波的私人日记 ----《苍穹》

  ●在这个已知和未知,意愿和意外交织的世界里,什么最好和最坏、最美和最丑、最大和最小、最高和最低之类的结论都是不牢靠的。凡是能确定最什么的,都是在已知和意愿而不是在未知和意外的范围之内。若是还没有全知和全觉,或忘记了未知和意外,人往往会把已知和意愿绝对化、永久化、理想化和神圣化。而做为有限、短暂而欠缺之人,内心也太需要绝对、永恒、完美和神话了。

  ●理性表示知识和真理为科学的方法所不能把握的半圆状态……真正说来理性的德行并非只是要实现人类生活的一个半圆,而是应当能支配给人类打开的整个生活空间,也应当能支配我们的一切科学能力和我们的一切活动。”看来,理想化实为理性的特征。理性的禀赋就是智慧,而人的智慧永不满足于现成的一切,总是为自己树立起经过顽强努力能够达到的认识和实践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必须超越经验,超越现实,这个过程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但理性的理想化过于膨胀,使之成为脱离现实的抽象物,使得理性成为非理性的支配者,这便是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