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关于巴勒斯名言名句

2019-05-20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每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有点像阿拉伯人,每个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都无法否认自己是个犹太人 ----雅斯米纳·卡黛哈《哀伤的墙》

  ●公元1192年9月2日,苏丹和国王达成《雅法协定》,第一次对巴勒斯坦进行了势力范围划分:基督教王国得到了阿克,并将其定为都城;萨拉丁仍占有耶路撒冷,但基督徒可以畅通无阻前往圣墓大教堂。
萨法丁命人修建了两座门--链门和神迹门,两座门很可能就位于十字军美门的原址--那精致的法兰克建筑装饰来自圣殿骑士团所建的修道院,两座门的特色在于双顶的门廊和柱顶,柱顶上是各种动物和狮子造型石刻:这些仍是通往圣殿山的西入口的重要装饰物。 ----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是的,没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和静谧的心,无法携带自己的孤独并心怀满足地与之相处,更无法维系日复一日的精神循环。

这种状态我们并不陌生,公元400年前后,陶渊明隐匿于乡野田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845年春天,梭罗在康科德城建起一座木屋,过着两年自耕自食的生活,创作的作品《瓦尔登湖》成为自然文学最经典的著作。1873年,《醒来的森林》作者约翰?巴勒斯在哈德逊河西岸买了一个农场,几乎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后43年。 ----击节《豆瓣》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雅斯贝尔斯

  ●“历史不是一个火车站,因为即使你滞留在最偏远的火车站,你仍然确信,即使你误了这趟火车,下一趟火车仍会抵达。你也许会等待一个小时,一天,或者一个星期——但下一趟火车仍会到来。历史并不这样。在历史的情境里,如果你错过了你应该登上的那趟火车,就不能指望还会有下一趟。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这样生气、这样恼火、大失所望。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任总理,我势必会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协定。也许我还会设法挽救一些定居点,或者是一小部分东耶路撒冷的土地。但因为那时的以色列领导人既傲慢又冷酷,于是时间流逝了,机会溜走了,火车驶离了车站。现在我没有看到下一趟火车的到来。一列火车都没有。而这只会令我更加悲观和沮丧。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深爱着这片土地了。我 ----阿里·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

  ●2013年我游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画了一批画,每张画都由两块画布组成,中间是一公分的距离,暗示无法愈合的巴以关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理想总是有些距离,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这些距离。索性这本书就叫“一公分”吧。但愿这一公分的距离给我们更多的猜想,更多的努力,充实这短暂的虚幻人生。 ----刘小东《一公分》

  ●1 9 3 7年 7月 ,皮尔提出一个两国分治的解决方案 :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一个加入阿卜杜拉外约旦的阿拉伯区域 (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七十 )和一个犹太区域 (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二十 ) 。另外 ,他建议迁走犹太区内的三十万阿拉伯居民 。耶路撒冷将仍是英国控制下的一个特殊实体 。复国主义者接受了这个方案 ——他们早已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得到一个被分割的耶路撒冷 。魏茨曼并未对这个小型的犹太实体感到失望 ,他若有所思地说 : “大卫王的王国更小 。 ----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那是1973年,阿以赎罪日战争刚刚爆发。尽管以色列军队并未示弱,但却一改七年前的六日战争结束后一直持续着的那种乐观气氛,变得十分沉闷。这次最后的冲突就像一场势均力敌的赛跑,在勇猛的埃及人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西奈半岛之后更是如此。沙丘在不断移动,原来是安全的地方似乎不再是安全的。本来见证犹太历史上一个个太平盛世的战后岁月变成了对胜利情结的强烈的自我反思。《圣经》考古学发生了剧烈的怀疑论转向。痛苦的气氛弥漫开来,与1948年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发生的情形毫无二致。长期占领直至最终不得不面对第一次起义(intifada)的现实粉碎了人们的美梦。犹太历史的话题完全被巴以冲突的现实所湮没,要想和非犹太人谈论这个话题是根本不可能的。最重要并且可以理解的是 ----西门·沙玛《犹太人的故事》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故事似乎陷于循环,死结除了政治复杂角力,还在于敌对双方的主流叙述,都拒绝视对方为“人”,而限定为魔鬼。发动大众跟魔鬼作战是容易的,围剿人,则会遭遇各种道义束缚。在我两年的拍摄中,从没有见过纯粹的魔鬼或天使,流泪的流血的都是人。“妖魔化”对方的手法,在全世界各种冲突中都可以见到。 ----周轶君《中东死生门》

  ●“一切都清楚得很。我们在打仗。有的人拿起武器,有的人坐视不管;甚至还有的人打着‘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旗号大发横财。人生就是这样。不过只要每个人都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地方,井水不犯河水,这还不怎么严重。问题是,那些生活安逸的人跑来扯那些活在水深火热里的人的后腿,这可就麻烦了……你太太选了自己的阵营。你给她的幸福带着腐烂的臭味,令她反感,你知道吗?她才不想要那种快乐。同胞们在枷锁下痛苦挣扎,自己却在阳光下晒得金黄发亮;她再也没办法这样下去。我得画张图跟你解释你才能了解,还是你自己拒绝面对现实?” ----雅斯米纳·卡黛哈《哀伤的墙》

  ●犹太人比穆斯林更离奇。他们的《圣经》第一篇就有那句名言:「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祕哲学家们认为上帝这一指示的法力来自组成词句的字母。6世纪在叙利亚或巴勒斯坦编的《创世书》说众军的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和万能的主用从一到十的基数和二十二个字母创造了宇宙。毕达哥拉斯和扬布利戈的教义是数字是造物的工具或元素;主张字母是造物[p129]的工具或元素就清楚地表明了新的文字崇拜。第二章第二段说:「二十二个基本字母:上帝把它们刻画、组合、掂量、调换,用它们生産了一切现有的和将有的事物。」然后说明那些字母对水、火、智慧、和平、?惠、睡梦、愤怒具有支配的力量,比如说K那个能左右生命的字母如何形成宇宙中的太阳、日历中的星期三和人体的左耳。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探讨别集》

  ●“巴勒斯坦人 ( P a l e s t i n i a n ) ”这个词逐渐开始只意味着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 。 2 0世纪上半叶 ,那儿的犹太人被称为 “巴勒斯坦人 ”或 “巴勒斯坦犹太人 ” ,阿拉伯人被称为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 。魏茨曼在他的回忆录 ( 1 9 4 9年出版 )中所称 “巴勒斯坦人 ” ,指的是犹太人 。当地一份复国主义报纸叫 “巴勒斯坦 ( P a l e s t i n e ) ” ,一份阿拉伯报纸叫 “菲利斯汀 ” 。 ----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则回顾历史的教训:对初四恐怖分子的回应往往是血腥的暗杀。他们以法国相邻的民主国家意大利、联邦德国以及西班牙为例,在这些国家里,政府就拒绝恢复死刑。
在以色列,当局从来没有松懈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警觉,但是他们仍然拒绝采用极刑来对待恐怖主义分子。以色列的领导人深知,任何一个恐怖主义分子被处极刑,他都被看成是为巴勒斯坦事业牺牲的烈士。每一次处决都只能孕育着疯狂的报复,恶性循环也将不断地发展:暗杀——处决——在暗杀。以色列的一位领导人曾对我说,最好还是将恐怖主义分子关进牢狱,这样做要比将他处死更好一些。将他关进监牢,有可能冒着被扣压一个人质的风险,但此种情形我们还是可以面对的; ----罗贝尔·巴丹戴尔《为废除死刑而战》

  ●公元前1000年代真正有影响的思想不是在古代中东文明两大中心的任何一个产生的,而是在两个边缘地区:巴勒斯坦和伊朗。巴勒斯坦位于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它的居民了解两者的文化传统,但是没有全盘接受任何一个。同样,东部的伊朗是美索不达米亚与新兴印度文明的文化分水岭。因此,在巴勒斯坦和东部伊朗,当本地环境刺激人们试图重新解释宇宙的运行时,他们面对着的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互相冲突的思想体系。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历史的冷酷无情”老人说,“没有人比巴勒斯坦人更清楚。我在城里活了一辈子,可是每次到约旦看亲戚回来,我还得办以色列签证才回得来----你听过什么人回家得办签证的吗?”是的,我听过,当年,持中国护照的台湾人要回台湾那个自己的假,是得向日本人办理签证的,这就叫占领。 ----龙应台《百年思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