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梁启超经典语录

2019-05-0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1、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饮冰室诗话》

  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成败》

  4、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

  5、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呵旁观者文》

  6、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李鸿章传》

  7、相思树下说相思,思君念君君不知 ----《台湾竹枝词》

  8、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 ----《三十初度·口占十首》

  9、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 ----《梁启超年谱长编》

  10、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 ----《论公德》

  11、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梁启超家书》

  12、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13、寻常人遇此失意,其不以忧愤死者几希。虽然,彼以七十三岁之高龄,内则受重谴于朝廷,外则任支持于残局,挺出以任议和之事,不幸为凶客所狙,犹能从容,不辱其命,更舆榇赴俄国,贺俄皇加冕,游历欧美,于前事若无一毫介意者,彼之不可及者,在于是。 ----《李鸿章传》

  14、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15、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少年中国说》

  16、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17、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

  18、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志未酬》

  19、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学问的趣味》

  20、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梁启超家书》

  21、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还是有一点咯

  22、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3、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少年中国说》

  24、中国治学传统的主流,是为致用而治学.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单纯地追寻知识,即“为学术而学术”;而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是“学以致用”,即用以所学来“经世济民”.不以求利为目标,排除干扰,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才有可能作出真正的学术成果。过分注重知识的功利性,必然影响到对抽象学理的追求。人的聪明才智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作学术不能全力以赴,那么在真正的学术竞争中自然也就不会有位置.这种为“致用”而治学的风气发展到极端,就是“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学风。而在这种学风下,也就没有什么学术可言了。“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夫学也者,观察事物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

  25、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26、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27、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28、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 ----《论公德》

  29、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少年中国说》

  30、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

该文章所属专题:梁启超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3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