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关于海德格尔的座右铭

2019-03-26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西方哲学家论述生命与死亡。任何人都不可能对自己生命的产生获得主动权,惟一能主动把握的,是生命的离去。最大的主动是自杀,因此自杀成了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生命行为。海德格尔说,惟一能把握生命的机会,是放弃生命。 ----余秋雨《借我一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带着末日去生活的。
这就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讲的,向死而生,亡是一种状态,而我们活着就是死,就是去死,不断的逼近,那个亡的状态。
所以其实每一个人,我们假设啊,你的生命是无远弗届的,你可以永远活下去,那你想你这辈子一定会极其糟糕,因为你什么时候努力都可以!
对吧?
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的时候忘了人是要死的。 ----罗振宇《罗辑思维》

  ●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被抛”的存在。生而为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利比亚人,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自主性在这里根本不起任何的作用。然后,你在如此这般的家庭氛围、如此这般的传统文化、如此这般的价值世界里逐步成长,然后有一天,你拥有了理性的反思能力,你发现过往的一切不仅有美好,也有谎言、欺骗、愚弄和神话。 ----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死亡,或许是世上最令人无奈的事情了。没有人不惧怕死亡,更没有人可以忍受死别。特别是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突然消失在你的生活里,再也不能看到,你会发现有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侵袭你的身心。

没有谁可以真正洒脱到像庄子一样面对妻子死去还可以鼓盆而歌,亦没有人可以真正做到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我们都寄居在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联系如此紧密。即使不在乎肉体的死亡,但是我们还是会放不下那些你灵魂中牵挂的人。

  ●当海德格尔神悟到“思想之业是危险的”时候,他绝想不到中国的运思者面临的是双重的危险:理念与人身。 ----赵越胜《燃灯者》

  ●在所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好奇心觉醒了,面对成年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他们提出了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和好奇心一起,还有想象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心灵的快乐和痛苦,总之,人类精神的一切高贵禀赋也先后觉醒了。假如每个孩子生命中的这个时刻在日后都能延续下去,成为真正的起点,人类会拥有多少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现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 ----周国平《让教育回归人性》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八月廿三日(三)
……那日与屈长江聊,他说:高深的哲学思想其实可用最简单的句式来表述,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就够了。比如,奥古斯丁:我信了;笛卡尔:我思;康德:思我;叔本华:我要;海德格尔:我唱;萨特:我行。 ----扬之水《读书十年》

  ●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哲学生涯》中,伽达默尔速写了一群马堡教授的生活,其中运动迷海德格尔住的房子既简陋,里面啥也没有,《荣格自传》中,他的房子很大,里面却无煤气无电,他们的诚实令人印象深刻,都是他们相信的生活方式的尝试者。 ----石康

  ●要求郭敬明拍出成年人爱看的好电影的人,现在又在要求马云政治正确,唉——马云参加竞选了吗?海德格尔还世界著名哲学家呢,政治上不是也幼稚过吗?中国人因受教育程度太低,从未有过成就,所以才以为一个人取得一点成就,那么在另一领域也应有成就,真实情况多半会正相反,谁换领域开始时都是白痴。 ----石康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尼采,德国哲学家,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而直接受他影响的文学家同样数不胜数: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还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只有死亡的鼻尖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的紧迫。一旦死亡的阴影稍稍放下他的爪子,我们立刻恢复自己的败家子本性。骄纵,懒惰,懦弱,缩在自我的临时棚户里得过且过,偶尔避想窗外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个自我在勇敢奔跑,脚下的道路充满危险并因危险而瑰丽。 ----刘瑜《观念的水位》

  ●德国作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该文章所属专题:海德格尔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