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 书籍名句
+

托尔斯的语句摘抄_关于托尔斯的语句

2019-02-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果戈理是高于托尔斯泰的,而就才华的性质而言,我是托尔斯泰的邻居,对他已经习惯了,我是按照一名邻居、亲戚的身份来评判他的。相反,果戈理领悟世界的方法是我无法企及的,为此,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凡人,而他却是神。起初,在我写得还不是那么起劲,尚未执著于自己的行业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称自己为作家或者诗人,因为人们往往会对他们指指点点,我还不愿意自命不凡地将自己定位在这种崇高的职业上,因为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各行各业里默默无闻地参与了生活创造。 ----米·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

  ●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独秀娶姐妹二人,租一楼一底房屋居住。房中置长条木板,满置中文书籍。以后余知独秀国学造诣甚佳,能背诵整部「文选」,然对西学则所知有限,惟独秀极力务新,热心介绍西学,阅及余等主办之《民声》杂志,因来接洽。其时独秀正筹备《新青年》杂志,托余代觅若干资料,供其披载。余尝为之收集有关英国自由主义之材料,颇得独秀之珍视。以后余且翻译一篇<托尔斯泰之逃亡>,用「汝非」笔名,刊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号。当时独秀未必真正瞭解共産主义,仅醉心新说而已。但独秀之文章锐利,风靡一时,影响于当时人心者极大。 ----莫纪彭《余与陈独秀之交往 莫纪彭先生访问纪录》

  ●我的一个朋友,从前当过医生。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人被一根长长的钢筋穿过了手掌,大家把这个人手忙脚乱地扛到了医院里,心急如焚地问外科医生该怎么办。那个医生正在吃饭,他冷冷地说,怎么办啊?等一等。我先吃饭再说。吃完了,拿一个榔头,“笃笃笃”就敲了出来。敲出来后,他说了两个字:行了。

既然我要死,做一个圣徒和做一个流氓,有什么区别?托尔斯泰在苦苦追索:生活中有什么力量可以安慰我?最后他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在我看来也不是真的答案:既然上帝给了我苦难,那么上帝认为我一定可以承受。如此而已。

有一天,孙给仲月楼写去一信:我决定自杀了!能否先给我写一个挽联让我看看?我们这些无知的人就会说,为什么不去劝他不要自杀!仲月楼说,他说

  ●巴尔扎克热狂于做贵族,但他的作品却尖刻的讽刺了贵族。托尔斯泰是个伯爵,但却走到农民的群中。对于有良心的作家,腐朽的环境,绝对桎梏不了他们向上的心灵。 ----梁羽生《笔花六照-才华绝代纳兰词》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 ----村上村树《海边的卡夫卡》

  ●这是由超过一百万个不同一直、遭遇、贤智愚庸不一反应共同参与并决定的结果,托尔斯泰甚至不用略带神秘性的“偶然”一词来说明。他坚信“因果之链”的存在,每一个结果都有前导的原因,但麻烦在于,原因的数量接近无限大,而每个原因的分量又趋近于无限小,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历史的微分”,你要洞悉结果,发现历史法则,理论上可能,通过“历史的积分”的艺术,找出无限小的总和就好了。但这又是做不到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完全观察并完整记录下这无限多而小如天上星海中砂的原因,予以排比、串组并演算,这些逸出我们认识能力之外的无尽因果,于是又只能以偶然视之。 ----唐诺《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内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对应物。像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没有得诺贝尔奖于他们何损,得了又能增加什么?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也许旧俄罗斯有“沮丧者”,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就有凡事追根的病,据自供:躺在沙发上,嚼巧克力,读英国小说,便能治好他的沮丧(在年轻时)。或者,清晨走到野地里,看草尖上映着朝阳闪烁的露珠,也能治好他的沮丧(在年迈时)。他坦率,他无畏,他有许许多多话就是缄口不说,没有写出来的日记比写出来的要多得多。这便是我所知的列夫?托尔斯泰。在伟大的人的面前,我们都好像是受骗者。 ----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在此要提到的是苏联的集体文学,当初基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文学必须供大于求,这样开始了文学的集体生产。任何不同寻常的,独创的,饱含真相的成分,在它那里都成了社会不稳定甚至破坏颠覆的因素,作家也会因此遭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很常见的)。欧洲古典文学来自伟大作家狄更斯、托尔斯泰、果戈理他们的钻石一般宝贵和耀眼的文学遗产从此荡然无存。苏联的作家会每隔一周或者一个月开一次作家大会或私下聚会,互相交流,指责,修改那些生硬的作品,使他们变得成熟,更符合主流,更能滋养国家和民族的胃口。那些愚蠢的文学工作者永远不知道,成熟和迎合恰恰是文学书写的大敌,生硬和独立才是文学语言最重要而且必须保留的部分。在那里,作家不厌其烦地变换技巧或语言方式,但是必须符合文学界 ----纳博科夫《给薇拉的信》

  ●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

  ●“‘我快过五十岁生日了,屈鲁特先生,”我说,“我在清洗和更新自己以迎来完全不同的日子。在同样的精神状态下,托尔斯泰伯爵把自由给了他的农奴。托马斯·杰弗逊把自由给了他的奴隶。我要把自由给所有在我写作生活中为我这么忠实服务的文学角色。” ----冯内古特《冠军早餐 囚鸟》

  ●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Leo Tolstory(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早已告诫我们:是,你不幸;是,你贫穷,但你也不能卑鄙。同样,不幸和贫穷也不该成为撒娇与抱怨的借口。 ----叶三《腰斩哪吒》

  ●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 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木心《素履之往》

  ●托尔斯泰: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

  ●我已经是一位反叛宇宙的人,而宇宙也对我施加报复 。托尔斯泰认为 ,“爱 ”位于宇宙的中心 ,这 个想法过去常让我窃笑。 如今, 笑声是加诸我自己身上。 ----尼采《我妹妹与我》

  ●赢得那枚金牌后,我成了本地的英雄。库斯喜欢我得到的那些关注,他喜欢聚光灯。可我一直想的是这事到底有多疯狂。我还不到十五岁,我在布朗斯维尔差不多有一半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走了,要么不见了。我在卡特斯基尔没什么朋友,我对上学也没有兴趣。库斯和我已经设定好了未来要实现的目标,相比那个目标,上学算得上是会让我分心的事了。我不在乎他们教我什么,但我确实有一种学习的渴望。所以库斯会鼓励我,我会去读他书架上的一些书。我读了奥斯卡·王尔德、达尔文、马基雅弗利、托尔斯泰、大小仲马和亚当·斯密的书。我喜欢历史,读过一本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书。通过读史书,我学到了人性,读懂了人心。 ----迈克·泰森《永不后退》

  ●河海小楼,窗下芦苇萧萧,友谊的长谭,艺术的小弥撒,几年后就被座中一人检举——「反动小集团」,为首者当然是我,抄家,拘留审查,说来说去不过是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爱艺术是要代价的,第一次我是这样付了。 ----木心《同情中断录》

  ●张爱玲赠我生命的文笔。
亚里士多德.托尔斯泰.莎士比亚赠我无限思维。

  ●托尔斯泰说:“人们常常想用发现自己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因为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并不表示你在这方面一定具有优点,证明别人错时,并不等同于证明自己就对了。他还说:“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就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因为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郭梓林《诗与远方:来自未名湖的灵感 》

  ●看到自己有两个面包,两条裤子,两栋房子,而别人没有,就会深深的自责,这是托尔斯泰。所以他讨厌自己的身份。中国的济公和尚也是。类似这样的情结很多很多。可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家人呢。可以说是很差劲的。他的儿子说:”他作品里写的那些温暖,我一点也没感觉到。“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托尔斯泰说:“我花了十年来读安徒生,却只读出了孤独。” ----《最美最感伤的相遇》

  ●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 ----契诃夫

  ●今天在图书馆偶遇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 无意中看到他的书 那是托尔斯泰的作品 托尔斯泰大致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说 最可怕也最有害的是“大家都一样”。
我作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我想努力向上游 可是似乎达不到那个程度
虽然“大家都一样”很可怕 可是社会规则如此 我必须要与大家都一样 但我很渴望 渴望在我的私人家园有与大家不一样的存在 那是温暖 是全身心的依赖。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着头吗? ----邵燕祥

  ●昆德拉知不知道《告别圆舞曲》是个太巧妙以至于太脆弱的故事?我得说,我自己在小说阅读时好像一直听到他不怀好意的笑声。他曾经比较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指出来这两部小说都正面向着无时无刻源源不绝袭来的偶然碎片,这些某一时刻在人脑际闪过、到下一秒就完全消失的东西,在乔伊斯那里这只是人心迷航但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寻常一天,而在托尔斯泰笔下却促成安娜突如其来的自杀悲剧。 ----唐诺《尽头》

  ●在农村读书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天下来的疲累不说,煤油要凭票供应,而且太贵了,对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来说,简直是奢侈品。靠我们在农村的收入是无法承受点煤油灯看书的开支的,因此只有用黑得像沥青一样的棉籽油。那种灯不但光线非常微弱,近似鬼火,而且点着之后,有很浓的黑烟,弥漫在阴暗的室内,很是呛人。但当时一书在手,其他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我就是在那盏灯下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小托尔斯泰的《两姊妹》、《阴暗的早晨》等世界名著读完的。坚持每日读书这个习惯我是从1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再看三毛的照片。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
她是我喜欢的那种有灵性的女人。自由,漂泊,落拓不羁。
这样的女人注定是自恋的。因为无人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
只有她自己最知道,灵魂深处的激情和华丽。
所以这样的女人注定也是孤独的。
自杀是唯一的归宿。这个喧嚣的世间有时没有任何安慰。只有世俗的窒息。
海明威,或者梵高,或者托尔斯泰。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安妮宝贝《安妮宝贝散文·三毛》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8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