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伤感语录
+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

2019-02-03    作者:    来源: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

  文/马雨超

  高考与之我来说,已经过去十三载。向曾经所有经历一样,挡在眼前时是整片天,趟过去,就很少再思考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高考给我了唯一离开家门独自成长的机会。我在一座北方小城长大,在我记忆里那些年,每条街都方方正正,公交车只有1路2路,5块钱打车可以跑遍市区。城市小,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工薪阶层的父母会把大部分的收入投给孩子的教育,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带动了消费,初中一年级父母会花上大半年的积蓄,让我报名参加去北京名校参观的夏令营,长长见识,立立志向,去大城市闯荡,成为与“好好学习”划等号的意义。2001年的高考,是历史上第一年改革为3+X。得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的高三。我读的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在那里读书有种在全宇宙最棒的地方上学的自豪感,但这样一所让我们自豪的学校,在得知改革时,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老师讲授刚刚被列入高考科目的地理。甚至还有这样可爱的画面,模拟考后的讲评课上,地理、历史和政治三个老师都站在台上,轮流发言。在老师慌了的背景下,学生们理所当然的不安起来,这种不安一直延续到考试结束,分数说明了一切,雄赳赳气昂昂的学校打蔫了,被老师们圈定能进重点大学的好学生们沉了,各学校的补习班拉开了抢人大战,“估分”和“漏档”两根大棒把所有人打蒙了,当年的估分制度绝对是考验学生记忆力的“好政策”,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和以往大学的分数线填报志愿,无疑成为双向不确定,导致了大批“漏档”现场出现,一志愿报考大学分数达不到,档案便会一漏到底,省内兜底学校你去不去,不去?好,补习班欢迎你。

  我妈说我当年绝对是幸运儿,重点线上了,一志愿分不够,调到了一志愿第三个——天津的一所二流大学。在看着那些比我成绩好的同学纷纷开始了补习生涯时,我已经打点行装,无比光荣和自豪的离开我生活了十七年的小城了。

  十七岁离开家乡时,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告着可以独自长大。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像我的小学同学一样,经营起家里的小饭馆,或者接替父母的工作在国企里混日子。高考洗礼了焕然一新的我,像飞鸟一样冲出狭小牢笼,欣赏世间万象,感知人情冷暖。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高中时,我是个优等生,和一个整天混日子的“坏男孩”偷偷谈恋爱。那时的青涩恋爱远没有如今这个时代的生猛,看许多场电影手才牵到一起,周末逃个补习班坐在男孩自行车后座,胳膊从不敢从后面环住腰,十六七岁的男孩,全然散发出的意气,烈日朝阳下的汗珠,滚动着少年才拥有的英武。从球场奔下来,递上一瓶水,不敢正视彼此的少年,共同分享着青春期无处安放的叛逆和无助,带给彼此安慰。然而人生不能只如初见,高考前男孩已经决定去国外读大学,因为成绩差到考不上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填报志愿那天,七月份的大太阳底下,男孩把志愿书丢给我:“帮我随便填吧”。于是,北大、人大,我真的过把瘾得瞎填起来。高考结束的暑假,因为确定的未来让心里明快起来,对于我和他,却从未开口说未来,未来,必定分道扬镳,像无数初恋的灵魂一样,还未来得及回味便被冲散,随后,在人生漫漫长河中,再没有交集。

  十二年后,家乡车站焕然一新,自从结婚生子,我便极少坐火车回家了,那天阳光刺眼,有一群孩子送别的场景,嘻嘻哈哈的相互推搡着,向车窗里的小伙伴举起手机大喊:“微信联系啊!”如今,便捷的通讯方式使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是你想联系的人,你就永远丢不了。(www.lztai.com)而十二年前,我在同样的站台和那个永远都不想说再见的男孩挥手时,已经绝然的明白,我们自此丢了彼此,一辈子。

  高考,是一个家庭的爱与痛,欢与别。我是家中这一代里第一个参加高考的,加上自幼品学兼优,成了父母一种荣耀,被赋予了两代人的自我实现。为了读我认为“全宇宙最好的高中”,我妈拿出六千块存款交了赞助费,假期周末被补课填充起来,大考小考后成绩排名表就是生死牌,我妈因为督促或者说监督我学习,办了病退,全职在家给我做饭洗衣,我爸为了担负起全部家庭开支,选择了去石家庄办事处,长时间不在家,缺席了与女儿分享成长的角色。高考的大门外,我爸妈宁可在外面站上几个小时,也不肯回家坐着等我,即便我家和学校只隔一条马路。走出考场,我都神采奕奕的跟我妈说我全都写上了,这时我能看到我妈眼里的满足,“全都写上了”,无论对与错,这便是焦急又爱莫能助的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宽容和期待。

  我妈刚刚跟我在电话里生了气,原因很简单,我忘记在姥爷过生日那天给家里打个电话,我妈说,人越大,人情越淡了,说这话时,我知道她在责备我,我没法跟她解释我那天忙的天晕地转,她觉得在大学里工作能有多忙?!我说妈你理解不了我的苦,一个人在外打拼,事业家庭孩子朋友,都需要维系。电话那头传来了盲音,她越上了年纪,脾气越大,以前从不会挂了我的电话。

  她对我的责备还包括,我偶尔上课、开会时会挂掉她的电话,然后忘记给她打回去,她会气愤的抱怨:“如果哪天你爸我俩有个急事,身边都没有个救急的人!”是啊,妈妈,当年如果我没参加高考,没读大学,没坚守在异乡,如今我会陪伴在您身边,我们也会赌气,也会原谅,但更多的是彼此照应,在幸福度极高的小城市里终老。如今,我回不去了,也终于明了,家,是个离开了,便再也找不到归路的彼岸……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