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短短八个字的俗语,将自然的草木之枯荣与人生不可逆的规律作类比,道尽人生之无奈,堪称淋漓尽致。当然,人并非天生就如此情感丰富的。最早将秋的萧瑟注入人的情怀,当属战国时期的楚国辞赋家、或曰屈原之弟子宋玉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宋玉将个人追求理想之凄苦,首次嫁接于暮秋,遂成一代悲秋之宗师。自此以后,中国世代文人似乎完整地传承了这一伤感的文化基因,以致于今天,但凡识文断字者,看见落叶飘零就会不由自主地长吁短叹一番,仿佛]这秋,人也就不会老去了;所谓老气横秋便也是这意思。可见自然之秋被中国文人付于了何等的重担或不切实际的内涵。
季节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生命有休养生息、生老病死。如此特征之于岁月,再平常不过,而对于灵长类动物的人来说,每个季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的影射意义。诚然,季节的转换与生命的历程有着如此密切的契合,也的确是太神奇微妙了。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人文思想的祖先老庄,居然在几千年前就洞悉了这一现象,并且开创了“天人合一”的道教体系;其诠释的关于生命真谛的思想无疑是相当深邃的。这对我们人类能坦然面对生死、化解始终淤积在内心深处的生死情结,无疑起到非常正面的疏导作用。
然而,人的无止境的贪念,包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又决定了人不可能在自然规律面前俯首贴耳或束手就擒,自始至终不放弃与天地争斗。殊不知,大自然一阵风、一场雨、甚至几秒钟的晃动,就能将无数的生命给灰飞烟灭了,而这个时侯的人除了诅咒祷告之外,无能为力。其实,人对于秋天的感悟也没有超越贪念的范畴。秋之萧瑟意寒、落叶凋零,本是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何罪之有?你的多愁善感何以怪罪于秋?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在偿尽了春光无限的浪漫、赏尽了百花争艳的妖绕、历练了夏日炎炎的热烈之后,必然另有一番景象展现在你的生命之中。
好在大自然并非是那样绝对的无情无义,且总能让各种生命都能有机会体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欣喜。当万花凋谢、寒露顿生的时刻,你看,居然有菊花盛开了。这难道不是季节在桃红柳绿时埋下的伏笔?大自然无非是想告诉你,只要你愿意与岁月同步,其生命的每个阶段,不仅是步步惊心,也会有步步惊喜,况且,既使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照样有俏丽的梅花笑傲原野。此时此刻,不知你能否体会大自然的良苦用心,鲜花虽美丽,但不会被春天所独享!秋天会有,冬天也会有!只要你能把握时机,不抛弃不放弃,在你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鲜花绽放。
人生之路,朝看青丝暮成雪,何必管它春去秋来;只要坚定步伐,秉持信念,总能守得一季花开。刘禹锡(唐)的一首《秋词》写得好,不妨辑录在此作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行诗情到碧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