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都放假了,外面的人都回来了,分别的人都重聚了。懒觉睡起来,电话多起来,年货备起来,亲朋好友走动起来,红包拿出来……春节又来了。
每到这个时候,常常听人感慨,也常常对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越来越淡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最容易惹人回忆的。
依稀记得小时候,父母难得为自己买了新衣服,不管样式是什么样的,漂不漂亮,帅不帅气,都会高兴好一阵子。在自己看来,那一身装扮一定是这一年来最好看的衣服。而父母不管有钱没钱,也总不会辜负我简单而又热烈的期盼。
而在这个时候,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却往往是那些好吃的食物。从各地不同版本的民谚顺口溜就可以窥知一二,比如我们那边的“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在这八天里,有五天都是说吃喝的。怪不得,都说民以食为天呢。而在我的孩提时代,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也的确是经常幻想那些好吃的。至今也还清晰地记得,那些年陪着母亲烙火烧,一边忙活,一边啃火烧的样子。不过,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形。至今忆起,还有股子让锅里的水快些煮沸的急切以及想要吃饺子的迫不及待。
当然了,过年也不是天天吃喝,一点正事不干的。其实,早前那些年代,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些民谚,至少我们那片的人们,还是很严格按那些顺口溜去执行的,在当时更像是约定的民俗。到了二十三,每家每户都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烙火烧,绝不拖到二十四。而到了二十四,全家上下齐出动,什么都不做,就一个任务――扫房子,更确切地说,就是大扫除。新年新气象,先把自己家的环境搞的焕然一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折腾了半天,看到家里收拾的整齐干净,什么脏啊累啊的,统统没有了。到了二十八,临近除夕了,再把门神和对联贴上,喜庆的氛围一下子上来了。跟着父亲和哥哥一起扫房子,一起贴嘎嘎的情形,深深印在记忆里。现在哥哥和我都成了家,这记忆愈发珍贵起来。
珍贵的记忆里,还有过年前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场景。一起放鞭炮,一起热闹一起疯,嗑着瓜子,吃着零食,打着扑克牌……那些曾经的再也找不回的记忆。
从二十三开始,忙活了七天,都是为除夕夜造势。大年三十,放过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个年夜饭,吃着一年里最香,最有味道的饺子。吃完饭,再去洗个澡,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一年一度的春晚。瓜果零食,美酒相伴,一年又一年。越看春晚越觉得没得看,却始终看不到皱纹悄悄爬满了父母的脸。而在我跟朋友们兴高采烈地看着电视喝着酒,聊着天地熬着夜的时候,母亲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包着年初一早上吃的饺子。
按我们那的习俗,除夕熬了一夜,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也要早些起床。吃过饭,成群结队地便出去热闹了。初二开始,陆陆续续地要给亲戚们拜年了。小时候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有红包收。走过亲戚,过完初五,整个新年便告终结了。
上学的时候,一共两个长的假期。暑假在印象里总是很漫长,寒假却觉得太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寒假里有个传统的节日――新年。新年在儿时的记忆里总是那么充实,那么幸福,那么欢乐。或许正是因为过去的记忆太过美好,太过深刻,牢牢占据了我们的脑海,不愿去遗忘,所以,在长大了之后,总觉得新年太乏味,太枯燥。
年味真的淡了吗?过年不过年一个样?其实还是不一样的。辛苦了一年,放下一切,好好陪陪父母,仔细看看他们越来越褶皱的脸庞,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领悟。曾经形影不离,无话不说的玩伴,朋友,同学,有多久没联系,多久没在一起了?过年了,聚一聚,谈一谈,总会有不一样的感慨和收获。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在这一生中,陪伴我们一路走过的人,总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在越来越忙碌,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新年就是一个相当难得的会所。不管你身处天南地北,不管你平时有多忙碌,都在新年相聚。你可以不在乎,却不能否认她的昂贵!
其实,细细想来,年味只是过新年时人与人之间的氛围。时代在变化,人们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氛围自然也会不同。人们富了,新衣服随时可以买,好吃的随时可以吃,自然少了很多期待与兴奋。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改变,过年时的角色也不同了。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可以收到很多红包;现在是成人了,要往外发红包。在这得失之间,如果计较了,就会有困惑了。或许还有对自身在社会上成就的满意度,跟他人的攀比等,但这真的是因为年味变淡才造成的吗?是否,在不经意间,我们本末倒置了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