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过一首叫做《家乡》的小诗,其中有这样几句:忘不了田间那条路/忘不了乡下那间房/忘不了村前炊烟袅/忘不了远方有爹娘/有白发的地方/才有我生长的土炕/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落脚的家乡/饮一瓢村头井中水/尝一口囤里米粮香/老少爷们家常话/倒一口土酒暖心房/儿行千里乡情在/儿踏万水故土腔/高楼大厦千万座/最温暖的是家乡。
说起家乡,心头总有一种温暖。儿时家乡的水井总是盛满了甜蜜,儿时咿呀的石磨总是流淌着快乐的歌声,田野里那满眼的绿荡漾着希望,街巷里嬉戏的牛羊洋溢着脉脉温情。回到家乡,抚摸着村头斜躺在墙壁上的半截石槽,仿佛又听到了鞋匠爷那欢快的笛音,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
这半截石槽的旧址,曾经是生产队的牲口棚。在这两排土垒的简陋房屋里,饲养者十几头牛和驴。鞋匠爷总会说,“这十几头宝贝,是咱们的壮劳力,没有它们,咱就种不上地,吃不上粮食。”所以,他看见这些“宝贝”,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疼爱。
鞋匠爷的“主业”是饲养员,因为他会修鞋、钉掌,大家都叫他“鞋匠爷”。喂牲口是个操心的活,他是整天的铡草呀,捞麦糠呀,轧豆饼呀,为牲口饮水呀,也没有个闲下来的时候。有时候看他累的坐下来揉那麻木的腿,可从来都见他呈现出来的是满脸的笑容。到了掌灯时分,他会把每一个槽头都倒上草料,看着牲口们咯吱咯吱的享受着美餐,他便提着马灯,挂到床边的木柱子上,顺便在枕头旁抽出那根乌黄油亮的竹笛,吹上了那曲《小放牛》。那时候生活的艰苦和工作的劳累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旋律,这旋律跳动着阳光的音符和快乐的节拍。他们把对家乡土地的热爱,播种在这旋律里,生长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对待土地的感情,每个人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象九成大爷,作为一个“庄稼把式”,对年轻人总有很多的“看不惯”。其实他也不是看不惯,而是怕他们不认真学习庄稼活,而丢掉了手中的饭碗。记得有一次,他在打谷场上扬麦子。木锨一抖,扬出去一条线,撒开来一大片,麦糠随风飘了出去,籽粒干净的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金黄的麦粒就鼓起一大堆。毕竟是上了岁数,没有半个小时,老人头上就冒出了汗水。这时一位年轻人说,大爷,我替替你。他接过大爷的木锨,随风扬起,可是,扬出去一个蛋,落下来还是一个蛋,弄得刚刚扬净的麦子,又落了一层麦糠。九成大爷一边喝着水,一边嘟囔着说,唉,我们死了以后,你们怎么吃饭呀?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庄稼把式”也是挺神圣的,凡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庄稼活,一般人是绝对不能染指的。象犁地、耙地、播种等等这些细活,必须是由“庄稼把式”来干。记得每一年收秋种麦的时候,那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要由“把式”们来经营,所以时间跨度特别大,本来秋分种麦,到了霜降还有不少土地在播种。那个时候,九成大爷作为我们队里“把式”之列的魁首,脸上经常挂满的都是“自豪”。他对年轻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是年轻人难以理解的。不过,接下来的变化,颠覆了他惯有的生活方向,着实让他迷茫了很久。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秋天,那些收割完的白地到了开犁的时候了,九成大爷摩拳擦掌准备好了犁具。可是,没过几天,生产队买的小四轮拖拉机开来了,还说今年要用拖拉机来犁地。九成大爷满脸的狐疑,这玩意儿犁地行吗?第二天,拖拉机突突突地进了地,两片犁铧翻开了黄色的土地,就像风吹浪卷一样,一会儿就犁开了一大片。九成大爷站在地头,看着眨眼之间翻开的土地,瞪着尚未回味过来的眼睛,一脸的茫然。随后,大队的28马力的“东方红”也开来了,公社的“链轨车”也开来了,真是眼花缭乱,那大片大片的土地,一天之内就都变成了波浪翻滚的土地的海洋。看着这眼前的场景,“庄稼把式”们确实有不小的失落,然而,在他们的心底深处,涌动的是欣喜和鼓舞。他们目睹着乡村的巨变,播种机代替了木耧,脱粒机代替了石磙,收割机代替了镰刀,这回九成大爷可算是真的服气了,他抓起一把地头的泥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死了,他们会活的更好!
站在村头的土坎上,我的思绪久久在过去的岁月里回荡,忽然,一阵锣鼓把我惊醒,我顺着声音寻去,在村西的一片空宅子上,一群孩子围着锣鼓队在欢叫。敲鼓的叫永太,和我同岁,是我儿时最要好的玩伴。他那布满沧桑的脸黑黝黝的,握着鼓槌的手粗拉拉的有一层的老茧。他看见我过来了,脸上洋溢着笑,“稀客呀,你咋来了,我们练练锣鼓,晚上在广场上扭秧歌呢,过来过来打两下”。我也不客气,拿过鼓槌,敲击着大鼓。我一边打着鼓一边和他说着话:
“还去窑厂拉砖吗?”
“不去了,岁数大了,那活太吃力。”
“现在干什么呢?”
“忙那十几亩地,闲下来就去建筑队干点零活。”
“生活还好吧?”
“日子好着呢,虽然赶不上你们城里人,可我们不愁房子住,也不愁吃和穿,什么时候都能喝二两,要想吃饺子咱回家马上就能包,哈哈……”
我被他的乐观情绪感染着,看着他有点花白了的头发,看着他那洋溢着笑容的憨厚的脸,我不由得把老百姓的豪迈擂进这隆隆的鼓声中……
脚下的这片泥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庄稼人。这片泥土也把质朴和纯真赋予了这些老百姓。我们的祖辈父辈,传承着珍爱土地的依依情怀,也同样把这深深的爱,融进了承载了他们希望和梦想的黄土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