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丽江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晚饭后被安排看《云南的响声》。我孤陋寡闻,此前与《云南的响声》相关的讯息我一点都没占有,以为这又是一场粗制滥造的东西,没有看头的。手里拿到票也没有认真看,抱定“进去打一头就出来”的想法走进了剧场。
一进去,演出还没有开始我就被震撼了:舞台背景是云南特有的民居,远处是大意的远山,灯光制造的是烟云缭绕、雾气弥漫的晨起氛围,背景的响声是远处的鸡鸣,狗叫,羊咩,牛哞……人一进入剧场,很快就被带入了一个悠远的乡村早起的世界里,去享受那只有山野才有的那份宁静。
仅仅看了“序”――《胎音》,我就再一次地被震撼了。喇嘛吃饭用的“钵”居然可以制作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谁有这么大的本事?看来我之前的判断完全错误了。赶紧掏出门票翻看,一看才明白这是杨丽萍执导的作品。哦,这就难怪了!
后来的《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茶马古道》《喝醉了的鼓》,每一场都给人一次次的震撼,震撼的原因在于,这些声音都是来自生活――小河流水的声音、大河涨潮的声音、风吹草动的声音、晒谷场上谷落簸箕的声音、人踏水车的声音……可是,搬上舞台后,这些太寻常了的声音都被艺术化了,艺术得让你不得不为之震撼。
《云南的响声》制作于2009年,2016年起就被定点在丽江演出了。杨丽萍为什么要把她精心制作的作品最后安家在了丽江呢?听、看演出时,我的脑海里一直翻腾着这个问题。
游丽江,最好是在早晨8:00之前,这样的时候你才能有心思看出丽江真正的气质来。
头天晚上,看过《云南的响声》之后,驴友们都跑到丽江古街上去了,更多的人则是到酒吧一条街上去凑热闹了,希冀着自己能够有一份意外的艳遇。我却独自跑回宾馆睡觉去了。
第二天6:00我就起床了,独自一人拎着相机去了丽江古城。
头天晚上非常希望第二天早晨能够下点小雨,在小雨中游丽江古城那才够味。可惜,老天爷不听我的,虽然是阴天,但并没有下雨。
块块薄薄的云朵和着云朵与云朵之间的丝丝的光线风流在古镇的上方,古镇就在云朵与光线的映照之下敞开她温暖而柔美的怀抱接纳我这个千里之外奔袭而来的游子了。我像一个多年寻家的孩子突然发现母亲就在眼前,立即扑入了她的怀抱。
天刚刚明,大街上几乎没有人,连店家也还都没有起床。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独享丽江古镇的美丽,很是有几分的自得。犹如一个挣怀的孩子扑入母亲怀抱时发现只是自己一个人坐在母亲的怀中,那种惬意溢满心中而又不便与外人诉说的感觉,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
古镇的街道很窄,如果有轿车开入是没办法对开的,所以街道上没有车辆。古镇的街道很短,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没有一条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古镇的街道很多,据说总的有300多条,我是没有福分一一走过的。古镇的街道多弯儿,有些弯儿拐得很陡,街道正往前延伸着呢,正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家店面,街道就会立即拐弯;而有一些街道拐弯很缓,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它就拐弯了,昨天导游就告知我们,在丽江古城里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真的不假,一开始太阳还在东方呢,走着走着就发现太阳跑到南方去了,那就是因为街道已经拐弯了,你却不知道。古镇多水,许多从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形成的溪流就穿城而过,几乎每一个店铺前都有溪水流过,店家在溪流上搭上一座小桥留给顾客走过。你家如果是木制的,那我家就是石铺的,你家是拱形的,那我家就是直板的,反正我不能与你一样。我走过了很多条街没有发现两座相同的桥。
决不雷同还体现在每一家店铺的门脸设计上。如果你家的店铺叽角处种了一棵三角梅爬满门厅上方,绽放着艳艳的花儿,那么我就种一棵青藤郁郁地荫蔽了门厅的每一处墙面。你的门前是凉棚,那么我的门前就是盆栽。反正我不能与你相同。
如果说有相同的话,那就是每一家的门脸都很讲究,没有一家是随便的,每一家的设计都很精致,没有一家是粗糙的。
行走在这样的古镇街道上,让人感觉店主不像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生活,而且生活得又是那么的艺术。整个古镇不像是一个商业闹市,倒像是一个园艺博览会。尽管在游客都涌进来的时候,每一家店铺都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但是古镇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好像每一个店主都不是为了生意而生意,他们的主旨落在生活上,而且将生活给以艺术化,做生意只是顺带的事儿。
导游说:“丽江人经过1996年的大地震之后,他们对生命看得很透彻,对钱财看得很淡泊。”哦,这就难怪了。只有这样的古镇人才能让古镇溢发出这种高雅的气质来。
于此,我也终于明白,杨丽萍为什么要把她的《云南的响声》落脚在古城丽江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