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散文
+

生活中需要诗意与远方散文

2019-05-01    作者:    来源: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呆在一个地方,诗意与远方同在。非常羡慕坐飞机坐火车到人能上天入地随处飘摇。

  今天授课时讲到一篇文章《不必追》,短文大致内容是一个大一女孩子在假期里独自出游,妈妈一直惦念担心孩子。后来经过锻炼的孩子和妈妈角色转换,孩子处处为妈妈着想,并且安排妈妈的衣食住行玩。我想如果没有妈妈的放手锻炼,孩子是不会独立自主也就不会有角色转化。是的,该放手时就得放手。

  “大家把这篇文章留好了,中考完了之后让家长看一看。”今天据中考还有27天。看着一页页的日历撕过去,三年就在一瞬间快要逝去了,我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教导我的学生。好多学生反映自己都有一个人出游的计划,但是无一例外都受到家长的阻碍。“老师,你真该组织一堂家长课,给我们的家长上一节课灌输一下你的教育理念!”我只能用“有机会了吧!”来搪塞我的学生。

  生活中从来就是诗意和远方同在。我很小的时候对中国地图就特别感兴趣。不明白如此方寸之间却有那么辽阔的地方。直到后来看到世界地图才发现自己甚至自己的周围又是多么渺小,有时候只从地图或者网上去看,根本感受不到那些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而有些东西诸如感悟感触之类的只有设身处地才可以感受到。

  读初中时表姐在市里上大学,有幸跟随表姐在大学里呆了一周时间也因此大开眼界。读大学时跟随姐夫去北京一次记得当时是在38军驻地住宿的,这是18年来我第一次出最远的门。现在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我还清楚记得自己坐火车回来时情形,姐夫从西客站把我送上火车,在零点时火车路过保定,车厢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几天的游玩很是困乏,想睡觉又睡不着,列车员冰凉的声音时不时播放一遍:时间已经是下半夜,希望大家看管好自己的财物。记得我双肩牛仔背包里最贵重的当是在西单买到的《穆斯林的葬礼》了,尽管如此,深夜听到那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还是有几分}人的,抱着背包,几乎要蜷缩成一团。对座两个老姐妹一直在说话,消除了我的几分恐惧。我一夜未合眼,到达学校是六点多,彼时学校大门刚刚打开。那一次的远行就是心路的历程,只有那时那地才知道一个人出门时的孤单和寂寞,那种心情和感受是别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也许只有独行才会有更加深入的体验。至此也才可以完完全全理解铁凝在《哦,香雪》中写香雪为了一个铁皮文具盒一个人奔跑几十里夜路了。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深深感受到现在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匮乏,一种让人相象不到的匮乏:文段读不懂,理解不了文章内容更不用说什么深层含义或者言外之意了,好不容易读懂一个短文,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又会词不达意,或者因为词语欠缺又不能圆满去组织语言解决问题。所以在阅读理解存在着严重问题,至于写作部分更不用提什么技巧技法了,能把事情叙说明白已经相当不错了。想一想现在的社会情形,手机电脑平板的普及,使阅读碎片化无序化,对青少年影响极大。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调查。班级里一百五十多个学生,如果不是老师强制性布置作业,单纯做纸质阅读的也仅仅有十几个同学,而阅读内容也仅仅限于《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至于名著或者人物传记没有人主动去阅读。

  所幸我们还有考试这一法宝。记得曾经有一道考试题问武松在鸳鸯楼杀了谁?答案:张都监,张团练。还有一道考试题,考查学生《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那些研究员在研究什么?如此细致的考题,是近两年受欢迎的题型,也就是说,如果不阅读原著的话,这些考题根本答不上来。所以考试这个法宝和利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如何使学生爱上阅读的确是一件让人让人伤心头疼的事情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所向往的诗意和远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句空话,真正把它作为生活的准则和信条来做的有几个人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深深担忧。

  侥幸的是我的孩子都喜欢阅读。有时候看到两个圆圆的脑袋抵在一起共读一本书的样子,心底漾动的是满满的幸福。为孩子们能够相亲相爱共享欣慰为孩子们可以在书本中找到乐趣高兴。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家没有别的,唯有一本本触手可及的书籍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沙发,床上,甚至厕所都有书,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然而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因为我知道诗意与远方同在。

  如果我要出门的话必定携带我的孩子们,给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原来都是在省内的一些地方游游走走,去年和幸娟一家去青岛日照一次。也许孩子们不记得旅途的艰辛了。本来不认识几个汉字的儿子,会指着来往的挂车说:“青岛!”女儿只要是和旅游有关的作文必写青岛,因为在青岛第一次看到波浪滔天的大海,印象太深刻了!

  前年大女儿就随团去青岛日照旅游,所以去年暑假都是她所作的攻略。虽然我们一起出行,但是她走的地方总比我们多,高德离线地图用的比较好,感觉可以放手她了。

  时光荏苒,看看比我还高半头的大女儿,想一想我求学生涯和我现在所教的中学生,总有那么多的感触。那么在所有孩子成长之路上,唯愿诗意与远方同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9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