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峰叠翠、青山环抱,一面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院旗与绿树青山交相映衬,迎风飞舞。7月23日至27日,由院长刘宏生、副院长韩阳、万冬梅、院党总支副书记宋芳率领,生命科学专业专业教师和二年级大学生30余人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科学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保护区实地考察动植物种类和资源,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他们听取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情况介绍,了解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双重使命,强化了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思想意识,进一步启发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层次思考。
科考实习--自然是我师
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辽东半岛大连庄河市的北部山区,区划面积3574.7平方公里,属千山山脉南段,地质形成于中元古时期,是辽宁森林植被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赤松栎林顶级植物群落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现存群落。有植物108科,399属,931种;有动物1500多种,其中金雕、紫貂、白尾海雕、大鸨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繁多的植物种类、复杂的植被类型、丰富的动物资源,秀丽的自然景观,使保护区成为物种基因库、生物学科研基地和教学基地。
瞧,那片山花多漂亮!看这是什么昆虫呀?多么茂密的森林啊!走进大自然的同学们,面对奥妙无穷的生物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他们在自然界里检验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同时探索和学习未知的东西。按照科考实习安排,每天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上午辨识和采集昆虫和植物标本,下午检索动植物文献并制作标本。
寻找奇异和稀有的昆虫和植物,常常需要翻上更高的山岭,甚至走人迹罕至的山路,而酷暑盛夏,让他们每走一步都大汗淋漓。在每天10公里的科考中,同学们手持昆虫采集网、高枝刀、高枝剪、镊子等器具,一边学习昆虫和植物知识,一边采集标本。这是铃蟾这蛇叫野鸡脖子这叫三桠乌樟,随行的专业教师万冬梅教授、韩阳教授、孙军副教授、蔡天革副教授等详细解答着学生们不断提出的问题。而对于更多的生物学问题,由于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有时老师也只能说出科属,然后要求同学们自己检索文献查证……
自然世界奥妙无穷,探索难以穷尽。正确合理地保护和开发自然,首先来源于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这就要求我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拜自然为师。这也是许多同学共同的实习感悟。
每组学生要制作20个昆虫和30个植物标本。按照学院教学实习安排,学生要独立完成野外实习报告。在万冬梅老师和孙军老师分别讲解了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具体制作方法之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三人一组地开始了标本制作。首先整理分类采集的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填写植物标签。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植物用吸水纸夹起来,再用标版夹固定好,每天还要进行一次晾晒。做昆虫标本的同学,同样要检索文献,填写标签,然后,利用展翅板、三级台、大头钉、镊子等专业工具,将昆虫标本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住宿的房间和餐桌都成了他们制作标本的工作台。27日上午,学院就地进行野外实习总结和考试。内容主要有:列出至少20种昆虫,说出其所属科目及主要特征,描述采集地生境,说明标本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列出至少30种植物和标本名录,说出其中主要科的形态识别特征,根据所采集标本描述实习地点植被特点等等。老师们对学生在短暂实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了积极肯定,同时也一一指出了在标本采集和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具体指导。
实习考察,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向自然学习的一次快乐旅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