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骂它

2019-06-08    作者:检票小哥    来源:网络

  写在前面

  “你我早该想到会有这一天。”

  当《黑镜》第五季在一个多月前把这句充满寓言意味的Slogan丢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想到,

  居然最后无比试用这句话的,是它自己。

  《黑镜》第五季

  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没有想过,《黑镜》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一周之前,第五季尚未播出的时候,它依旧是全球范围内这一类型剧的不二神话。

  从第一季首相日猪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已经超脱出了普通影视剧的消遣意义。成为了很多人眼中对未来的预言式影像书。

  即使后面几季质量稍有下滑,但依旧很难有人能出来说,现在有哪一部剧的地位可以和其比肩。

  我们习惯于不去担心它的质量,更多的去担心它预言或者反映出来的问题。

  可仅仅是这一周之后,第五季用和前几季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剧集质量,在全球引发了一场摧枯拉朽般的口碑崩塌。

  豆瓣6.6比第一季低了将近3分。

  IMDB 7.1,烂番茄更是只有可怜的63%。

  “我们都没想到有一天《黑镜》也会变成这样。”

  尽管它说:

  “你我早该想到会有这一天。”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黑镜》到底是什么?

  黑镜,顾名思义,黑色的镜面。

  也就是你现在用来看推文的这块屏幕,代表着《黑镜》对科技的反思。

  但它又不止于此,仅仅把这种反思当立足点,探头去摸索更深层的人性意义。也就是你我与这块屏幕产生的各种人性勾连。

  总的来说,《黑镜》拍的是那一面黑色屏幕,也是被它映照出来的你我。

  那么在这样的前情之下,这一季《黑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一点一点聊。

  

  首先,这一季《黑镜》毫无余味。

  这点非常致命。

  很多人以前谈黑镜,评率最高的形容词,是细思极恐。

  这是《黑镜》的余味,或者说,后劲。

  《黑镜》的恐惧感,来自于它总能用一种近未来的方式,去向你展露一个大部分人根本想象不到的脑洞,在用这个脑洞去启发你思考,思考可能出现而我们尚未意识到的科技副作用和人性阴暗面。

  所谓细思极恐,恐永远是建立在思的基础上,而思的前提,一定是面对未知或者说忽略。

  可这一季这种未知的感觉一下子减弱了,除了第一集的AI泛性恋脑洞,其他两集讲的全部都是我们早已意识到的科技副作用。

  比如第二集谈社交平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已经到了可以人肉搜索的级别。

  并且在故意用人类行为学分析我们,想方设法地用各种玩法占据我们的生活碎片时间(like 抖音)。

  可“人肉搜索”是十年前的网络时代就开始出现的科技副作用,平台收集信息更是老生常谈,类社交平台的算法都有成瘾性倾向,更是社交网络诞生第一天就开始出现的批评。

  现在来讽刺,不是不行,可相对于《黑镜》的前几季来说,真的很过时,也很低级,这种落差就像是从一个神秘莫测的高级黑客,突然变成了一个家里刚通网的乳臭小孩。

  二 

  如果说上面这种信息批判点的过时是对余味的削弱,那它结局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余味的彻底抹杀。

  前几季《黑镜》的大部分叙事都是开放的,结局乐于留白,甚至反转紧贴留白,给读者思考空间,也给了心理惊悚一个从荧幕蔓延到观众颅内的通道。

  

  可这一季的《黑镜》三集全部都采用了封闭叙事。

  每一集都清清楚楚地交代了结局,结局也不存在反转,都是大部分观众可以想象到的大团圆结局。

  第三集落入了一种漫威电影式的套路结局,主角排除万难救出了被邪恶的经纪人困在虚拟世界中的女歌手,揭穿了反派的丑恶嘴脸,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做自己,一起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第二集甚至开始反过来展现科技的正能量。

  设定为社交网络找到了一种平衡。

  结局里是阳光明媚的场景,配着非常平静祥和的音乐,人们用科技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开始放下手机参与各种真正的线下社交。

  社交软件公司将去世女孩的账户交给了她的母亲,让母亲可以看着里面的照片睹物思人。

  一切宛如某个社交软件投的公益广告

  

  随着余味消失的,还有它的深度。

  命题的老旧让这一季《黑镜》探讨的深度产生了很明显的退化,不再那么“黑”,有些浮于表面。

  比如第二集用了40分钟的篇幅去展现一场没有丝毫反转起伏的人质挟持案件。

  一个中年男人有预谋地劫持了著名社交网络公司的实习员工,目的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报复社会。

  只为了和这家社交网络公司的CEO通一个电话。

  为了告诉他,请不要再故意设置各种机制去引导人们把碎片时间全部花在社交平台上。

  因为这个男人曾经自己在开车时候,因为偷瞄了一眼社交软件发生了严重车祸,害死了车上的妻子。

  这都是哪跟哪啊?

  至于为什么可以把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拍这么久,是因为CEO在美国闭关休假,时差让所有人都必须等他收到通知,然后醒来。

  这不是《黑镜》第一次讽刺社交网络,但你只需要把以前的任意一集拿来做个对比就能知道深度缺在哪了:

  第三季第七集,《急转直下》。

  同样谈社交网络之于人的影响。

  《急转直下》没有停留在去表现人类对社交平台中点赞评价机制的成瘾,而是用这种机制去揭露人类线上线下的伪善。

  比如特蕾莎面前的食物明明无法下咽,却还要发朋友圈“饼干配咖啡,天堂般的享受。”

  还有她在朋友圈收获不同分数时,身边朋友对他的态度变化。

  结尾再用一个牢笼机制,引到了这种机制是如何放大了人类对彼此的虚伪,不信任。

  由科技副作用层面出发,深入到人性层面,再将两者合二为一,用出乎意料的生猛结局展现一个小软件可以撬动了多么黑暗的人性。

  高下立现。

  

  最后谈谈叙事。

  以前《黑镜》故事的好,就在于你不舍得也不敢快进。

  他的叙事节奏和信息稠密度是其他剧完全没办法去比的,它舍弃了大量的铺垫,大部分时候都放弃了人物刻画,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在两件事上:搭建世界观和故事逻辑。以做到鲜有废笔。

  你一旦快进,你就可能错过大量的关键信息,完全无法理解某一集的全新世界观。

  这是《黑镜》和其他剧最大的不同,也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这一季《黑镜》把这点彻底丢了,每一集把时长延长到一个小时+,转而开始更注重前两点,每一集都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做非常笨拙的铺垫,甚至很多不必要的人物刻画。

  比如第一集为了展现“男主年轻时和妻子很有激情,但后来激情退却”,以及“男主年轻时和兄弟爱玩电子格斗游戏”这两点,用了超过半个小时的篇幅来展现他们的家长里短,生活娱乐。

  这有错吗?当然也说不上,这三集在故事上,依旧是非常完整的情节剧,甚至很多地方因为多了人物刻画,更加具有说服力。

  可我们在期待《黑镜》的时候,期待的真的是这些细碎平淡的铺垫吗?

  或者说,这样的《黑镜》和其他的剧还有什么区别?

  最后

  我们并非想给《黑镜》贴上永远不变的死标签。

  只是谁也都清楚,当上面的这些独特和擅长消失,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黑镜》更深层的人性定义,也必定会随之消失。

  而我们不需要如此治愈,或者说如此“正确”的《黑镜》,这些事早就有别的剧做了,而且做的比它现在更好。

  别想着讨好全部观众,包揽所有群体,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不好吗?

  音乐/Leonar - A T Kisses Deep

  配图/《黑镜》第五季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2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