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为什么少壮不读《水浒》老年不读《三国》? 男人不读《西游》女人

2019-06-04    作者:清玄子    来源:网络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读过四大名著,但每个人都知道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孙大圣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林妹妹的黛玉葬花泪尽而逝,提起诸葛亮,谁都要慨叹一句“多智近妖”。

  可是老人却常说的“少壮不读《水浒》,老年不读《三国》,男人不读《西游》,女人不读《红楼》”。  缘何有此一言?且听我慢慢道来。

  少不读《水浒》,《水浒》一书之绝处,在于义气,更在于匪气。打开《水浒》,满篇只写着两个字——“仗义”!  

  施耐庵很高明,他为好汉们安排了一个豪气干云的江湖,让“替天行道”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又理直气壮——看,都是世界的不公,我是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

  年轻人往往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却有足够的热血豪气,乍读之下难免热血沸腾争相效仿。

  更可怕之处在于,落草为寇的好汉也许会让年轻读者生出“不平”之心,对社会生出怨气。

  更有甚者会觉着“世人负我在先,休怪我不仁不义”——简直是阴暗暴力心理的萌芽。

  当年一部《古惑仔》电影,害得多少懵懂少年,细想来梁山好汉其中可不乏杀人越货之徒,何其相似。

  青年啊,往往只看得到兄弟义气,却看不到好汉们最终悲惨的结局。

  老不读《三国》,《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风云变幻的乱世,波云诡谲的朝堂,瞬息万变的沙场。

  年轻人读来可增长见闻更加稳重,老年人却是不缺阅历的。老年人往往爱回忆过去,红尘中辗转数十载,谁还没有个被人坑的经历呢?

  再看这些尔虞我诈,只怕代入其中缅怀自己一生境遇,徒增伤感

  同时,老人有足够的阅历指点江山,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恐生迟暮之心,于身体不利。

  此外,笔者一直认为读史未必使人明智,却能使人出世——我辈如蜉蝣,半生飘零亦不过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难免生出遗世之心。

  男不读《西游》,《西游记》原著表面上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妖魔鬼怪天马行空。

  孙悟空从一开始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到最后回归本真的斗战胜佛,暗喻了现实的社会。

  哪怕放到今天,孙悟空的经历也可安到大多数人身上——年少时桀骜不驯,被现实带上紧箍咒,最终在社会的打磨下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最终修成金身正果。

  西游记是两条线,明线是浪漫主义神话,暗线则讽刺了现实的黑暗面,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

  这样一部作品,读明线会让人天马行空难以脚踏实地,读暗线则会打击人的拼搏之心使人一蹶不振。

  尤其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男性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家庭重心,读《西游》显然不利于大丈夫建功立业。

  女不读《红楼》,《红楼梦》看似讲得不过是一大家子的琐事,实则以小见大。风月情事,写的是人情世故天下皆然。

  作者在第五回就告诉了我们红楼女子“红颜薄命,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

  女性自古都是情感更加细腻敏感的,红楼女子精彩绝艳却都结局凄惨,红颜薄命,女性读了难免自我代入自怜自艾。

  更怕的是姑娘们读了红楼,没有林妹妹的才情却生了一颗林妹妹的心,顾影自怜倒罢了,最怕生活中多心多虑,最终导致婚姻不幸人生不幸的结局。

  说白了,少不读《水浒》是怕少年豪气干云,聚众闹事;

  老不读《三国》是怕老人伤感人生,遗世寒心;

  男不读《西游》是怕丈夫脱离现实,浪漫人生;

  女不读《红楼》是怕女子顾影自怜,悲春伤秋。

  对于遍观群书的读者来说,自然深知名著带来的积极意义,也不怕它带来负面影响,但老一辈的经验多有合理之处,在阅历尚浅时还是听老人一言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