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从三岁多学花滑,到如今体育艺术音乐,这是我们选课外课的经验!

2019-05-26    作者:钱儿妈    来源:网络

  儿子刚上小学不久时,我们要在他的两项体育课外课里做一个取舍,便问他,游泳和滑冰,你想想发自内心喜欢哪个?他一愣,反问道:妈妈,你怎么知道自己内心里喜欢哪个?

  这倒让我一时没接上话。想了想,我对他说,就如同一套乐高,它摆在橱窗里,你连摸都没摸过,就已经对里面每个小人儿和零部件烂熟于胸。

  终于买它回来,纵使有一万件事压在身上,直至都忙完轮到它时已是深夜,你困得路都走不了,却依然要去拆开它,把玩上一会儿,哪怕只是摸索几下,看看图纸。

  往后的日子,去哪儿都带着,分秒必争地玩着,对别的玩具都是有也可,没也罢,唯独是它,即便你的家人好友来借也是舍不得,万一丢了或是被没收了,就更得。。。

  不等我话说完,儿子已经急了,他说别丢别没收,我爱惜它们。

  我笑笑说,这就是真喜欢了,并非强迫,身不由己。课外课也一样,那个能吸引着你总想去学,去努力,去获得成就,想到放弃就无法忍受地痛的,差不多可以算是发自内心喜欢,又或者叫做,热爱。

  01

  关于自知的热爱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若非眼见,是永远无法靠揣度来获知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以前曾写过她家极为出色的女儿,今年顺利收到了英国和美国两所顶级名校的offer。独立果敢,抱定非自己喜欢那个专业不选的决心,ACT裸考近乎满分,独自一人去英国面试,前后所有事情,都是孩子自己主导张罗。。。

  这几年来听她讲女儿一路的成长史,起初我都快要怀疑人生了。真的,有时你没法相信,一个孩子从几岁起就明确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要什么,要怎样努力。而眼前自己家中这只,数年来还一直懵懂地趴在地上小人儿打架呢?。

  后来各种学霸见多了,慢慢愈发接受了人与人巨大的差异,与这世界的多元化。到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跟儿子以前同学妈妈聊天时,听说人家从没上过任何课外班,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读书,就在一个并不容易的标准化考试中接近满分,那时我的心中已再不会有波澜。

  除了为那个孩子开心外,我只会想,凡事都不是偶然,虽然不上固定课外课,但他书香气十足的家,满墙的书籍,儒雅淡然的父母,未必不是更好的课外课堂。

  在我什么都想兼顾,着急孩子这也不爱那也不擅长的那段岁月,韩先生宽慰我说,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生活得很好。既是如此,找到一个平衡,保持好的心态,余下的交给孩子,也交给时间就好。

  于是,从学前班到如今的小学四年级,差不多花了五年的磨合时间,我们进入到了有忙有闲,有热爱有坚持,大人孩子都不焦虑的规律课外课状态。

  02

  课外课,不是你一个人在纠结

  孩子的课外课,到底该不该上,上什么,安排多少,这种话题的争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这是咱们中国爸爸妈妈独有的特色人生,结果当我接触了一些韩国妈妈后,发现他们对孩子的课外安排与焦虑,比咱们只多不少。

  去年我在美国,跟一个当地朋友聊起课外课的事。她虽在美国多年,说到这个话题却也是一头迷惑,一肚子苦水。

  她说找外国人老师呢,就是从小培养兴趣为主,可能一两年不见孩子有什么长进,咱们中国家长着急啊。但好处是孩子对这个项目始终保持着超高的热情,且自信心爆棚,稍大一点若真是这个料,进阶会很快。不是这个料,多少也能培养一门兴趣。

  换华人老师呢,严苛,专业,高阶,对孩子表扬和肯定较少。好处是孩子长进特别快,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但问题是,她家孩子对上课很抗拒,甚至因此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走不了很远。

  另一位朋友的日本太太,为了孩子能够从小接受双语教育,以及有丰富的课外课,宁可去离家很远的地方租房上幼儿园。

  至此我开始相信,对孩子课外课所有的纠结,选择与思考,大约是个全球性的问题,至少绝不只有咱们中国爸爸妈妈。这样想来,心中倒是宽慰了不少?。

  在我看来,其实家长要放在心上的,不只是上与不上,更应该是随时间而动。

  03

  分年龄段,谈课外课安排

  相信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在孩子还躺在肚子里时,赌咒发誓要让他从小玩到大,不上课外课,不学那些累人的特长。

  然而即便出生后头几年能扛住早教,到上学后还能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的,也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我觉得,谈孩子的课外课,一定要分开阶段来判断,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安排。两岁孩子的家长去批判十岁孩子的日程安排,或是十岁孩子的家长去苛责两岁家长不作为,都是不够客观的。

  从我们这些年的经历来说,我个人其实建议在很小时候安排规律且有进阶要求的课外课。

  三岁前,有太多可以陪伴孩子在玩中学习的方式,有时我陪着二胖一坨面都能玩上俩小时。看着是“虚度时光”,其实孩子不但学着自己倒水添面觉得有趣,而且手部精细动作日渐精进。

  流行的早教课,如果是当作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同龄人的方式,是很好的,也确实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但若把学知识当作一种必须,那可能就容易心理失衡了。

  三岁到学前班前,大多孩子上幼儿园了。如果可能,还是建议尽量少地安排课外课,让孩子有更多玩的时间,尤其是户外,外加充分的阅读,若能有高质量的引导与陪伴,孩子同样会成长很好。

  若特别迫不及待开始安排课外课,我也建议至少四岁以上,且以培养兴趣为主,可以选择一些初始难度不大,又有趣的项目,比如跳舞啊,不容易受伤的运动啊,一些动手动脑的课程。

  学前班到小学或多或少安排一些课外课,以孩子兴趣和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从学前幼小衔接,到上学后的若干年,我就很少见到没有课外课的孩子了。这不能武断地说家长有多功利,而更像是大环境现实下,不想辜负孩子或者是求心安的一种选择。

  不过从自家孩子和身边朋友孩子身上,我越来越发现,有一门艺术或者体育长项的孩子,在学校里往往更受欢迎,也容易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

  比如儿子有个好朋友是学校的足球队成员,不定期会跑去其他城市甚至国外比赛,每次儿子和一群小伙伴们都羡慕得念叨着,我要能像他踢那么棒该多好啊。

  而学校各种艺术活动里,眼见着一些孩子,随着技艺与经验的提升,由最初的羞涩腼腆,到后来的自信洋溢,蜕变只是时间问题。

  有时会有人说,孩子练这练那多辛苦,仿佛没了童年,但其实合理适量的安排背后,也应该看到孩子由此所获得的,耐力,心智,毅力等等各方面的宝贵能力。

  每次儿子钢琴课回来的第二天,听他练新曲子,我这心都是揪着的。一遍又一遍,有的地方无数遍都弹不过去,我真有点担心他会忍不住崩溃。但其实一次都没有,他有时静坐两分钟,有时叹口气就继续,直至有一遍弹对,后面神采都不同了。

  每次看着他在冰上重复着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五遍,十遍,五十遍,整个过程就三件事往复,起跳,摔倒,爬起来。有时是三五天,有时是三五个月甚至更久,没有捷径。

  他成不了朗朗,也不会是羽生结弦,但未来人生路上遇到挑战时,我相信他没有那么容易一蹶不振,这就足够了。

  04

  课外课,几岁开始合适?

  很多家长喜欢问“孩子几岁开始学习某种课外课合适”类似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考虑年龄的话,最主要值得考量,放之四海皆准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孩子身体是否能负担。比如一些运动项目,在年龄太小身体发育达不到时,会担心损伤,得不偿失。

  二是,孩子认知与专注力能否达到。比如,围棋对身体没伤害,但如果送两三岁孩子去学,讲解都未必听得懂,静心对弈就更不容易了。

  除此之外,看孩子的个体情况就好,若有个例,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因为不同孩子差别真的很大。整体来讲,能力所及又不受伤害的体验,都是有价值的。

  我家哥哥三岁多开始花样滑冰,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做家长的真是痛不欲生。隔三差五,他就被教练轰出来了,原因嘛,不是蹲在地上抠冰块,就是教练示范时候,他跑了。教练的学生从三四岁到十几岁,从棒槌零起点到高水平准专业选手,每天又忙又累,哪有时间跟你在那里哄孩子。。。

  这几年国内冰雪项目热,我从美国回来后发现,冰场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技艺也越来越高。当我再看到有家长因为孩子打酱油不刻苦而大发脾气时,就禁不住回想起当年自己也曾有过的失控时刻。

  如今再看,真的是既理解家长,也理解孩子。一边是怒其不争,一边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上,硬被要求有板有眼举着小手,枯燥地一圈又一圈蹬冰。矛盾不可调和,只不过是因为时机与心理预期不匹配。

  不是说不可以早开始,但若早于前面提到的两个考量因素,你就得把预期降到地下室,至于收获了西瓜还是芝麻,甚至倒赔一头驴,都得有个准备。

  在儿子五岁多时,我们终于开始过上略微舒服的日子,至少能规规矩矩上课,“服从管理”了。但也仅此而已,尽管他认为拼尽了全力,但在你看来依然是吊儿郎当。

  同期冰场来了一个小姑娘,跟儿子初学滑冰时年龄相仿,个子小小的,看着超萌。那孩子太喜欢滑冰了,绝对称得上热爱。以至于家长每天不辞辛苦地穿越大半个城市,开车带她来上课,连幼儿园都不上了。

  别的孩子才30分钟的课都要“混”呢,她一两个小时课高质量上完后,还要自己练上很久。几乎从没见她父母吼过,只要在一旁陪着就好。她也从不跟冰上其他孩子玩,就一门心思专心练着。有时见她一个动作练不好,气得跟自己较劲,边哭边跳,直到成了。

  一个刚四岁的孩子,如此倔强又好强,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更加认清,没有什么绝对的开始时间,热爱的那一刻,就是最好的时间。而若没热爱,何时开始都差不多?。

  如果你不能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可以开始的时间,那么我的想法是,宁可稍晚也不赶早。

  现在我简直不敢带二胖去看哥哥上课。每次她去冰场,都羡慕得无以复加,嘴里念叨着“我要滑冰,我要滑冰啊”。而看了哥哥钢琴比赛回来,数日里她都念念不忘“濑濑也跟老师上课,濑濑弹一个奖杯”。

  从哥哥的经历,我一点也不着急给她开始。若真是那块料,五六岁再说照样进阶神速,若又是个叶公好龙,大人孩子都遭罪,不如多玩多读绘本。

  05

  课外课,学什么好?

  对于课外课,若孩子很快找到自己所爱,那就再省事不过了,绝大多数家长都乐于倾力支持。最难的其实是,很多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喜欢什么,因而更多地是遵从家长的选择。

  我们一直的想法是,给孩子保持一门体育,一门艺术类学习学习类的课外课,若非必须,不出去上,直到他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或者说永远找不到。具体的执行,后面会详细说到。

  我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项目的清单,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喜好与情况都不同,只想给大家几个选择时的考虑点,作为参考。

  一、父母擅长或熟悉的项目,优先考虑

  记得我曾经写过,钱钱儿去学围棋,被老师主动退款的“光辉事迹”?。而我们一个电子竞技超厉害,儿子从小就看他玩游戏的朋友,送他四岁的儿子去学编程,不到一年,就比六七岁的孩子还出众。

  那是我深刻感受到,父母完全不了解的项目,要谨慎给孩子选择,而父母擅长的事情,容易如虎添翼的开始。

  这些年我接触过的课外课项目,几十种不止。发现那些真正出类拔萃的孩子,极少有“棒槌”父母。提到自己孩子的项目,他们几乎都是如数家珍。有的家长是原本自己就精通,或是资深迷,也有的家长,是“久病成医”自学成才。

  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具备,那么若是随便学学倒也无妨,但凡想走远,与孩子,与教练和老师沟通,都可能会比较困难。

  韩先生与儿子的画画老师每次上下课都得聊上好久,是无法抑制的那种聊不够。因为同为艺术类老师,理念相同,有颇多共鸣,因而对孩子也会有非常正向的引导。

  二、性别优势,可以列入考量

  选择与性别特征相符合的项目,是比较常见的做法。男孩选一些运动的,激烈些的,有助于雄性特征的发育。而女孩子选择柔美安静一些的,仿佛特别符合传统认知。

  但如果条件允许,在选项目时,其实不妨适当考虑性别优势,这是很多人都不会告诉你的一点小“心机”。

  最初我们给儿子选花滑时,韩先生的考虑是,像花滑这样有独自展现机会的项目,并不是很多。你想,足球啊,篮球啊,在场上得多出色,才能被人看到呢?而各种乐器要能达到独奏,舞蹈达到独舞,也得是有相当水平。

  但花滑的比赛性质就是这样,除非是队列或者双人滑,否则只要是单人,不管滑得多好多烂,都得你自己一人撑全场。

  这并非要让孩子炫耀,而是这种单兵作战,对孩子是极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对于一些乐于展示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后来去参加滑冰比赛,满场都是女孩,有的年龄组男孩一共都没有三个,用冰场其他妈妈的话说,你就是倒着上冰,爬着回来,一个动作都没做成,也能得金银铜牌?。

  这种奖项当然谈不上什么含金量,但对于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来说,比女孩要容易不少。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时,性别优势,相对更容易触碰到优质资源。比如一位名师的学生都是女孩,此时你若是女孩,想打动老师投到门下,若排除人情因素,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若是个男孩,可能水平还不如这个女孩,若这个项目男孩更容易出成绩,老师可能也更愿意收他。

  学了一段时间后,为了配合花滑,我们又开始了芭蕾课。我发现,虽然动作笨拙,但走到哪里,老师都格外宝贝,因为国内跳芭蕾的男孩整体比例太少了。

  同理,有朋友送女孩去打冰球,去击剑,在进阶选拔时,相对比例来说,就比男孩有优势。

  这某种程度上有点像田忌赛马,实力嘛要有,再有点谋略就更好了。

  当然,这都是从一个大概率上来讲的,真正出挑的孩子,再多人里照样能木秀于林。反之亦然。

  三、如果可以,选一个群体运动项目

  要说给孩子选课外课,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体育类的群体项目。其实我们也努力过,足球篮球,他都不喜欢,球来了,人家喊一声他就躲开,实在没有办法。

  但群体项目和个体项目对孩子的锻炼是不同的。前者对建立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榜样,通过模仿来激励进步,都有帮助。同龄人之间的习得是很宝贵的,而且有一群小伙伴共同进退,孩子更容易坚持。

  而后者让孩子更独立,因为无人可靠,喜自己独享,忧也无人可怪,每次练习都孤零零的。如果有比赛反倒欢喜,对结果没多介意,对每天能一起赛前集训倒是充满期待。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给孩子选一个群体项目,哪怕是有队友但需独立或少数人共同参赛的团队。

  四、优先考虑便于练习和展示的项目

  有句话说,“现如今孩子不会个乐器,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其实对我们来说,倒没什么不好意思,不会也不少块肉,至今也没弹多好。

  我们让孩子学乐器,更在意的是以此为契机,对音乐世界的接触和了解,而绝不是狭隘地能弹几首曲子就好。

  话虽这样讲,选择时五花八门,也得有个决定。钢琴被称作“乐器之王”,小提琴被称为“乐器之后”,所以最常见的,大约就是王和后里选一个。

  如果孩子和家长本身就五音不全或是乐感不强,键盘和弦乐取舍的话,建议优先选键盘。我曾听过五音不全的孩子弹久未调弦的古筝,一曲结束,当她报出曲名时,四座皆惊,一个音都不对啊。。。

  我们选择钢琴,是儿子自己的主意。他之前上课外课看到老师弹,觉得十分羡慕,数轮沟通后,他一心想学,加上键盘是学其他乐器的基础,所以也就随他了。

  但数年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是,如果家长孩子都没什么想法的话,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便携”的项目,更容易坚持。

  乐器和体育项目一样,想保持好的状态,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间断练习。

  每次假期出门,我都和很多琴童家长一样头疼,钢琴带不走,纵使一些地方有时租琴房,也不如学长笛或者小提琴的方便,拎上就走,练习也不容易耽误。

  体育项目同理,一位冰球妈妈跟我们说,她假期从不带孩子去远处,最多三天准回,怕久了孩子技术生疏。冰球装备一大堆,巨大一个包不说,到了地方还未必有冰场。她说你看人家学游泳的,一条裤衩游天下?,我打趣她说,人家至少还有泳帽好吗?于是大家笑作一团。

  2⃣️尽量选择展示机会多,容易获得反馈的项目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各方的反馈挺重要的,尤其是初级阶段以及年龄较小的孩子。好的反馈更易于激励孩子,而负面评价,或者缺乏实践机会,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坚持的信心。

  有时朋友间聚会,几家孩子各自带个乐器,小提琴,笛子,尤克里里,吉他,直接就能凑一桌麻将?。弹弹唱唱,特别欢乐,一旁的人也都受感染,如果有钢琴,儿子就一块弹弹,没有他就一边很羡慕地看会儿。

  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回了老家,她特别郁闷地说,孩子学编钟,四五年了都没有过一次表演机会。好多次都坚持不下去了,孩子也不知道学了要干什么,坚持这么久,扔下又可惜。

  我虽然觉得编钟音色也很美,但还是会好奇她怎么会在茫茫乐器海中选到它。朋友说起初完全因为孩子大伯是乐团的,有这个免费学习的条件。

  孩子开始也觉得好玩,就学上了。结果体积那么庞大,家里肯定不可能置一套,就得跑去乐团练。可是呢,学校所有比赛和演出都不能搬去,孩子只有看别人展示才艺的份儿,越来越不爱学了。

  我曾经在网上读过一位博主写的故事。她说学乐器的孩子很苦,但她很感恩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遇到了正面的反馈。

  在小学毕业练不下去时,因为被选中中学入学演出的钢琴演奏,她又加紧练习。当她从台上,就到下面那么多双称赞的眼睛时,第一次感觉到这件事带来的成就感,自然也就再不纠结地继续练琴了。

  高中时曾想放弃练琴,却遇到了会吉他的初恋男友。二人借着互相教乐器的机会,不但一起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而且还相恋直至结婚生子,生活幸福美满。

  我们的滑冰教练特别主张孩子多参赛,多上人数多的大课,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自我反馈和调校机会。这点最初我不是特别理解,后来看多了,也就慢慢明白了。

  五、频次较高的课外课,离家近是王道

  人人都知道好老师难求,所以我见过不少父母,为了一门好课或者一位名师,带孩子跑很远的路。

  这对于水平到了一定程度的孩子,或是一些频次不高的项目,是适用的。但若是上课频率很高,比如一周去到三四次以上,路上的时间成本,就一定要列入考量范围。因为你不是去一两次就算了,而是长年累月。

  我们每次滑冰课,来回路上,再加上上课,至少要三个多小时,一周要去三四个晚上。孩子低年级时,要做的事情比较少,尚可以坚持,到了高年级,就觉得时间捉襟见肘,毕竟人生除了这件事,还有太多要做的,可做的,想做的事。

  虽然路上可以安排很多项目,比如车里吃饭,小睡,听故事,谈心,但为了保护眼睛,一切书面形式的事情都没办法做,那么作业就只能在冰场见缝插针,或是回家后再做了。

  儿子对如今的作息安排已经非常习惯,所以倒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但辛苦还是难免的,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

  所以,好几次去步行就能到的钢琴老师家上课,我和韩先生都会仰天长啸,钢琴课为什么一周就一次呢?~~

  05

  给孩子漫长的“热爱”时间

  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要允许孩子,有漫长且曲折的找到“热爱”的时间,成人尚有诸多不知所爱,又何苦勉强孩子呢。

  而这个等待过程,家长不是说要坐以待毙,什么都不做。除了帮孩子培养兴趣,或是陪孩子去发现兴趣外,有时机缘来了不放过,也可能有完全想不到的结果。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原本是那种学习整体不错,只有数学略差的。因为孩子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又死活不肯去上补习课。

  一个周五深夜,孩子的老师联络朋友说,第二天有个数学竞赛,组队的四个孩子,有一个突然骨折去不了,问了好几个家长,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法替补,所以问到朋友这里,问她能否周六一早,五点送孩子去车站。朋友问了一下女儿的意见,小姑娘觉得好玩便应承下来。

  那次比赛,人家几个孩子准备了挺久,老师也很有经验,用朋友的话说,她女儿去了主要是凑个人头,真正赛场上,还是靠那三个孩子居多,最后拿了个金牌,皆大欢喜。

  这次比赛简直让朋友措手不及,得奖后的孩子对数学兴趣大增,回来央她一定给找个好老师补习,说是要进奥数队。

  一年后,现在小姑娘已经是奥数队的主力了,风雨无阻从不缺课。朋友说当初要是有一点点怕麻烦没去这一趟,也就错失了让女儿爱上数学的这次机会。

  06

  更多的明天

  不知不觉,就写了七千多字,相信带孩子上课外课的爸爸妈妈们都会理解,这个话题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怕大家看累了,余下部分,明天再写。

  其实久了你会发现,压倒孩子的,不是一两门深入学习的课外课,而是漫无目的地什么都不放,五花八门坚持一大堆。

  所以明天会主要写三个问题:

  1.课外课不是不能上,而应该有取舍与偏倚。

  2.孩子不热爱,或许只是老师没选对

  3.我们家的课外课现状

  感谢认真读到这里的每位同学,明天见!

  私人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手机App:钱儿频道

  更多新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7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