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无论如何都不能做的一件事,孩子以后必定恨你!

2019-03-01    作者:雯雯    来源:村长讲故事

无论如何都不能做的一件事,孩子以后必定恨你!

  写在前面

  瑞文上个周末带女儿啾啾探望外公外婆,啾啾玩得很开心,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没想到被一件事打破了。

  那天早上,瑞文还没睡醒,外婆就拖着啾啾推开房门告状:

  “这孩子真是不听话,叫她喝点橙汁也说不,本来就不爱吃青菜,你得好好说说她!”

  啾啾小脸都皱在一起眼泪啪啪掉,瑞文那点儿迷糊立刻就清醒了,赶紧把啾啾抱过来,也没有一开口就教训啾啾,而是慢慢问:

  “宝贝,你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才不喝橙汁?告诉妈妈好不好?”

  啾啾抱着瑞文的手臂就哭,抽抽噎噎地说:

  “我才吃完早饭肚子涨,喝不下,我说不喝外婆就凶我,外婆好坏啊,妈妈我们回家吧。”

  外婆也不乐意了:

  “啾啾你怎么还告状?我还不是怕你缺维生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

  瑞文被这一句话一下点着了,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没了好脾气:

  “妈你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我一点不对就要挨你的骂。你看啾啾,现在才几岁?当时我几岁?你就不能按着脾气多问一句?总叫我们改,这都几十年了,你怎么不改改?”

  瑞文妈妈气得直瞪眼:“我是你妈!”

  瑞文一边给啾啾擦眼泪一边说:“行,您是我妈您有理,我惹不起您。”

  结果好好的周末探亲搞得不欢而散,瑞文饭也没吃,胡乱抹了把脸就把啾啾带回家了,憋的一肚子气让她很郁闷,她抱着啾啾对她说:

  “以后你如果不想跟外婆独处就叫上妈妈,妈妈保护你。妈妈也对你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像外婆那样和你说话。”

  1

  无论什么时候

  都最忌讳妄下结论

  许多父母对待孩子时,总是很习惯站在大人的立场用俯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

  这其实是一种隐晦的优越感,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孩子强,自己能够对孩子的一切指指点点。

  其实这叫一叶障目。

  总是居高临下地去看孩子,就根本不能去理解孩子,不能了解孩子的言行背后的意义,得出的一切结论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但往往大家都很乐意用一厢情愿的结论去指责孩子。

  瑞文为什么对自己的妈妈那么生气?

  因为在她小时候,有次她在学校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滚得一身灰身上还受了伤。

  放学她妈来接她,一看她衣服脏了,立刻就骂她调皮不讲卫生,是个“脏孩子”,在校门口就打她,后来还是几个家长老师一起才把她架开的。

  身上的疼痛、被本该最亲密信任的妈妈误解、以及在外人面前打她的屈辱感,让瑞文心里有了一道愈合不了的疤,也在心里怨恨妈妈的武断,下意识地冷淡了母女关系,开始采取回避态度。

  直到她结婚生下啾啾,对母亲的辛苦有了直观的认识,她才开始愿意谅解并修复母女关系。

  但这一次她妈妈的表现让她直接炸了。

  2

  谨慎使用你作为成年人的力量

  大多数人都对弱小的事物充满怜爱和同情,包括各种宠物,甚至对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很高的容忍度,但这个定理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往往就失效。

  这是很说不过去的。

  如果能对猫猫狗狗都充满怜爱和包容,怎么就不能多给自己孩子一点呢?

  作为一个各方面都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更应该谨慎使用自己的力量,要知道,孩子无法抵抗你的力量,而你很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永远要记得蛮力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只能运用智慧。

  3

  告诉自己:多问一句会有不同

  像啾啾的例子就是典型,因为小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不稀奇,外婆要啾啾吃完早饭喝橙汁,啾啾第一反应就是不喝,是直观的拒绝,她并没有意识到把原因说清楚的重要性。

  仅凭啾啾的第一反应,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孩子不好,孩子挑食作怪,孩子应该被教训。

  但仅仅后面多问一句,是不是完全反转了呢?

  

  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告诉自己:

  多问一句会有不同,我要再问一句。

  *文章内容系村长讲故事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6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