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因而在“频改”过程中也最容易领悟文章“入妙”之法。
由唐彪这句话,我想到了当下的小学作文批改问题。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此话千真万确。那么作文由谁来改?我不赞成完全甩给学生操作,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无论从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特点、思维能力、文字功夫等方面来看,他们很难将整篇文章改好。由此看来,作文批改乃教师之事,天经地义,责无旁贷。
毋庸讳言,批改作文是一项费时费力的繁重的脑力劳动。批改的高投入低效率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全班学生四五十人,每次作文批改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语言文字到标点符号,从行款格式到书写质量,巨细不遗,这样的大批大改,说实在的,作文本上那一道道殷红的笔迹,往往是劳而无功的。
对小学生的作文,面面俱到,精批细改,试图一次批改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作法。那么怎样批改效果比较好呢?我的观点是:大道至简,放弃是一种智慧。
第一,目标单一,对解决问题较易奏效。
吕叔湘先生在回忆他的老师批改作文的方法时说:“张老师批改作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他的错别字;有人说话拢妥胖嘏拢挥腥怂祷安徽展饲昂螅妥胖嘏氖в谡沼Α比蛔胖氐悴皇且怀刹槐涞模桓鋈钡憧朔耍硪患掠痔岬饺粘躺侠戳恕O衷诨叵肫鹄矗馊肥凳歉龊冒旆ǎ淖⒁馊菀准校恢劣谀只肷硎遣。恢廊绾蜗率帧!
另外,批语也要因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的不同而不同。如《夏夜趣事》这篇习作,有个学生开头这样描写:“这是夏天的一个晚上,明月高悬,繁星闪烁,爽风吹来,非常宜人。”这段描写意在为写趣事服务,但小作者考虑不周,因而出现了“明月高悬,繁星闪烁”的矛盾之处。如果小作者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这样批:“以美景衬托趣事,好!请细心读一读,发现并改正描写中的错误。”如果小作者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这样批:“学会用写景为写事服务,这是好的。问题是‘明月高悬’时会不会‘繁星闪烁’呢?你平时可能没有留心观察吧,请修改一下。”这样在语言的深浅、褒贬的程度和留下的作业等方面都因人而异,保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失去一些要求,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一个要求。批改中的这个得与失的辩证法,是值得提倡的。
第二,批改要围绕一个中心,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据此确定每次批改的重点。如《我最敬佩的人》,习作要求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件事,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在批改时,就应围绕这要求进行,至于开头结尾的方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等,就不要求作为批改的重要内容。
再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次习作要求是:“在学校里,我们每天和老师相处,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我的老师》为题,选择一两件事,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老师的外貌特点。”
批改这篇习作,不必全面开花,眉毛胡子一把抓,应突出外貌描写这个重点。如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王老师虽然不曾是我们的班主任,也不是我们的主课老师,可是只要一提起她,同学们不禁会啧啧称赞。她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既严肃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师。五十上下的年龄,中等身材,目光温和而有神,嘴边略挂着微笑,用一口半生半硬的普通话,为我们讲解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到格外的亲切。
请看教师的修改:
把“她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既严肃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改为“她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既严于教学而又和蔼可亲的好老师”。经这一改,把“眼里”改为“心目中”,更加深了对王老师的爱戴之情;把“严肃”改为“严于教学”,与后面的“和蔼可亲”相接更能刻画出良师的形象。同时又把“半生半硬”改为“带有上海口音”。
批者,评也;改者,正也。作文批改是一项艰苦、细微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教师本人舍得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溶注在批改作文的笔尖上。只有这样,作文批改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