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2019-06-22    作者:    来源: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四重四轻”的现象,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新型的作文教学旨在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据美籍华人反映:

  美国的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八稳、墨守陈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

  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拘形式地写出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轻松地完成习作,逐步形成作文的能力。如:我在教完《鸟的天堂》后,播放一段鸟儿欢快悠闲的曲子,让学生感受这棵大榕树确实是鸟儿生活的安乐窝。“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他在歌唱什么呢?此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为这只画眉鸟的歌填上词。以下是其中的摘录:

  生1: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我们安居乐业。

  生2:这里的农民不来捕捉我们,生活多么快乐、多么美好。

  生3:人类啊!请不要再残害我们的同伴了,让人间处处有“鸟的天堂”。

  一句句发自“鸟儿们”肺腑的话语,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多乐意写啊!

  二、求异质疑,激发学生作文的创造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强烈的兴趣是靠他们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让他们敢于质疑求异,善于提出问题。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份材料:“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有一位学生却敢于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他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如在续写寓言《滥竽充数》时,大部分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旧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南郭先生知错就改,于是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

  从以上事例说明,我们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求异心理,可以激发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来。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怕写作文。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限制,内容千篇一律,更无真情实感可言。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给学生设置雷区,告诉学生“要这样”、“只能这样”,钳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大话、空话、套话。

  总之,小学生的作文只要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了一点新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就是创新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我们的教学力求要在每一篇作文中强调学生的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个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2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