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的论文

2019-06-14    作者:    来源: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可持续发展 理念 教育体系

  论文摘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的历史使命。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理解,基于时代的发展的新的需求,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的历史使命。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理解,基于时代的发展的新的需求,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高中地理教育的实践者们,理应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并努力、及时地付诸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

  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这种被动的学习无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也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极不适应,同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完并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在当前的高中基础教育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并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过于关注指向考试的知识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一种十分单调的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讲义的形式,一直停留在为高考服务的片面状态。学生在强大的高考(分数)压力之下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不可能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活动的进行,当然教师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让自己的学生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现状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全面发展、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发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共有79项活动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性建议。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同时还可自行设计,如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海洋资源、海岸变迁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城镇学生可进行居民区生活垃圾污染、城镇河流现况、公交站点的合理性、商业和工业布局等的调查分析。笔者仔细阅读了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人教版的地理新教材,它们的一个显著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对活生生的地理案例的分析,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实践活动可摆脱目前高中教学从理论到理论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更爱学习。真正把学生从知识容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知识加工者和探索者的角色,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引导当今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对于高中教育来说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高中教育阶段,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既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应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普通高中现行的课程计划、课程结构、教育实施等则难以适应现代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七个选修模块及各地、各校的乡土教材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与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具有鲜明的对比。

  四、关心地理国情和发展问题,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了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现状,才能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地理教育在这一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国情和乡情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这三大问题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予解决,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在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真正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各国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普通高中的教师应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标对普通高中教师的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邹静兰.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职研究,2006. 9

  [2]古嘉惠.对教学现状的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9

  [3]谷曼文.基于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06.12

  [4]俞石明.浅谈高校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2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