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很多家庭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网络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在安装成本方面比网络的成本低,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受到广大用户欢迎。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有线电视必须要进行改造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主要是对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造对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电视作为人们日常最普遍的娱乐工具,经历了无数次更新换代,从传统的黑白电视逐渐向彩色电视再向有线电视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有线电视迅速发展起来,为了使有线电视具有更多服务项目,开展更多业务,有线电视发展正在不断更新换代,相较传统的单向传输方式,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能够让用户自己选择电视节目,因而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在数字化领域,有线电视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地方都已经完成了数字电视的转换工作,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是大势所趋。在数字化的今天,只有让用户拥有更多选择权,不断开展新的业务和服务,才能实现数字电视在改造中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1有线电视双向网络
1.1特征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大多为星型或树形的网络结构,它的同轴电缆大多采用树形结构,网络光纤的干线多采用星型或者环型结构,应用服务从系统前端开始传输,然后到达光节点,再通过同轴电缆进行传输达到调制解调器,最后传递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有线电视连接着大量客户,它由很多光节点构成,每个节点至少能够连接2000个用户,因而这种网络结构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且在同一时间里多个用户都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在时间延迟方面,有线电视延迟时间大概为0.8s,由于它的系统前端与用户及调制解调器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导致有线电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延时较长[1]。
1.2优势
目前,国内家庭互联网一般有三种接入方式,即固定电话、五类线网络、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等方式。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应用服务还比较广泛,因此无论是在人口稀少还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五类线网络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采用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重新铺设,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其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随着电话的普及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固定电话发展比较广泛。有线电视由于互联网接入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以及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尽管如此,有线电视的传输能力强,网络基础好,并且正在进行双向网络的改造与发展,因此有线电视仍旧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重要性
2.1用户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需要用户支持,还需要不断进行自身改革与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不仅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自身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的同时提升了APRU值,尽量减少各种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消耗,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用户需求量越来越多,需求种类也越来越多,网络管理过程中必须设计应用各种拓展业务或销售,尽可能多了解用户的行为数据以及定位信息,这样才能留住用户,保持用户使用量,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和业务服务能力[2]。目前的电视网络已经陈旧,容易发生故障,并且维修费用高,网络结构不合理,网络宽带比较低,对于一些新的业务无法适应,因而双向网络改造能够满足用户的交互业务需要。
2.2科学技术发展的驱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清播放画质和多媒体互动成为大多数人的需求,有限广播电视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稳住有线电视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线电视的发展与改革是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与发展正在进行,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电视网络成本比较高,并且不稳定,有线电视增值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现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传播。
2.3企业经营的需要
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驱动下,经营者要实现电视企业的继续发展,必然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其单一的服务类型必然被社会所淘汰,随之而来的是精细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业务类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符合数字化社会的需求,这种模式下的经营管理方式、支持运营的系统以及各个服务之间具有强大的内在联系,它们彼此互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并支持彼此的工作,拥有强大的合作能力。因此,相比较传统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广播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可以选用精细化的运营模式,经营者不仅可以增加电视服务业务,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信息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
3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过程中,由于政策、资金等问题,其改造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大部分用户采用的有线电视网络一般还是单向的,针对此现象,要充分认识到影响其改造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寻找到解决策略。
3.1非对称性网络结构的限制
有线电视采用的非对称网络结构由于它的上行通道宽带比较少,在传输速度方面比较慢,当有大量用户浏览时,因为上行通道宽带问题可能会影响数据传输速度,用户在下载内容时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的绩效水平,甚至造成大量损失,因而有线电视的非对称性网络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
3.2TCP内容传输数量有限
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首先由发送端发行数据包信息,接收端收到信息后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ACK数据包,由此表明接收端已经接收到了信息。发送端在收到信息之后,会把剩余的信心包向外发送出去,而在发送端没有收到ACK包的情况下,剩余信息就会滞留,发送时间被延迟,因而就造成宽带的使用率降低,TCP传输的内容数量就会受到限制[3]。
3.3信息包发生碰撞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网络由CM以CS作为中介向CMTS发出请求信息,并得到相关数据,由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上行通道宽带比较少,CS的存在数量受到限制,当大量的CM在同一时间内向CS发送数据信息时,由于没有足够的频率段发送请求,就会造成上行通道宽带堵塞,导致信息包发生碰撞。
4发展现状
(1)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很多一户多机现象,并且很多用户在室内网络用线的布局上很随意,连接也不合理,所用材料不合格,线路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向网的改造,造成改造成本增加,用户与经营者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2)人们对于双向网络传输这种新型传输模式的认识不充分,对网络布线的改造具有很高的要求,不想破坏原有的装修。由于在室内网络布线被隐藏,并且多为不能进行位置调整的终端布线,要想对网络布线的规范性进行改造具有很大的难度。用户本来就对网络改造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对用户进行改造问题处理时不够合理,工作人员对用户的解释说明不够清晰,因而用户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想配合。
5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发展的有效方案
5.1实行同轴电缆入户
在对小区进行改造或建设新小区的过程中,同轴电缆入户方式的性价比比较高,这种技术可以分为低频有源数据、高频有源数据以及无源数据传输技术等,其中,无源数据传输方式的工程成本最少,重新铺设线缆的难度也比较小,宽带速率有保证,整个过程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而低频有源数据和高频有源数据传输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相较之下无源数据传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而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这种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5.2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采用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HFC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用户的配线网络、光纤干线以及同轴电缆支线等。首先由光线通过干线对光信号进行传输,然后进行电光转换,再由前端到用户,接着进行光电之间的转换。而在以前的同轴电缆网络中,光信号是在信号进入用户区之后才进行电光转换和光电转换,然后进行光信号传输,由分配器将信号传递给用户。这种方式相比较光纤同轴电缆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速率,不利于实时传输。
5.3光纤入户技术
光纤传输的速率高,相比较传统的数据线传输距离较远,而且不受电磁干扰,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安全损耗小、抗腐蚀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光纤到户有两种传播方式,包括双纤传输和单纤传输,双纤传输通过两条双纤将数据和CATV信号进行分别传输,然后分光器将CATV进行分光后向ONU进行传输,通过光电转换和电视机进行连接;单纤传输通过一根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它将语音信号和CATV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在网络中通过PON接口来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光纤入户技术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
5.4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投入来支持有线电视的改造和发展;同时,运营商要针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处理,提高改造的技术水平,选择有效的改进方案进而推动双向网络的发展。
6结语
随着人们对数据高速传输和高清电视信号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对有线电视进行双向网络改造,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改造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是必然要求。但改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环境、技术以及用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与发展,必须要合理选用改造技术,实现广电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对广大用户进行积极宣传,让用户积极配合改造工作的进行,从而加快改造速度,推动有线电视网络与三网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辉.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技术及发展[J].科技传播2012(7):105-106.
[2]李智华.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发展问题及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45-247.
[3]刘荣生.浅谈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及发展[J].电子世界2017(5):112-113.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