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绛县区位优越明显,区域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大,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多年来手工业品集散地的优势为其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再加上新绛县发达的蔬菜发展平台,更奠定了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和经济条件入手,在比较其发展优势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促进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绛县;现代农业;现实条件
1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基础
1.1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
1.1.1区划概况。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地区北部,隶属运城市,全县辖8镇1乡1区,总面积593.4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6′,北纬35°27′-35°48′。地处临汾盆地南缘,汾河下游,南北长41km,东西宽25km,呈不规则四边形状。全县33.9万人,农业人口20.7万人。
1.1.2气候条件。新绛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雨水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496mm全年日照达2464h,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为194d,适合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是其所处纬度更适合蔬菜的生长。1.1.3土地资源。新绛县的土地面积除去水域和非农业用地外,按土质和经济性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1.2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1.2.1农业产业的经济地位分析。从农业的地位来看,近三年新绛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几乎没变。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均保持在23%左右,与全省比较,新绛农业所占的份额还较大。第一产业产值三年的增幅分别为8.0%、6.4%和5.4%,增幅不明显。从人均GDP来看,总量呈上升趋势,受整体经济发展影响,2012年和2013年增幅较小(见表2)。从财政收入来看,2011-2013年财政收入增幅依次为23.8%、15.1%和-5.0%,增幅在大幅减缓,甚至在2013年出现负增长,说明这三年新绛县的财政收入受经济影响较大,但是从新绛这三年农业的发展来看,尤其是蔬菜发展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新绛县是属于典型的“民富县弱”。2013年全年财政收入为47575万元,占GDP的比重仅为6.7%,说明全县的财力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新绛县第二产业严重领先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说明已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条件(见表2)。
1.2.2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2009-2013年间新绛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呈稳步增长趋势。在各项的增幅中农业产值增幅最大,说明近两三年之内新绛县的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林业产值在2010年之前波动较大,2011年之后维持在4%左右的增幅;牧业产值除在2011年出现69.55%的增长外,其余年份维持在8%左右的增长;渔业产值在2009年仅为0.31%,2010年之后保持了6%的增幅;服务业产值在2009年取得了288.89%的增长,这主要是之前的基础过去薄弱了,2010年出现了负增长7.14%,2011年之后的增长态势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相一致。
2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条件分析
2.1优势条件
2.1.1自然气候条件优势。新绛县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土壤多属紫色土疏松肥沃,有机含量为1.1%~2.0%,全氮为0.075%~0.10%,特别适合各类蔬菜生产,且处于全国发展日光能温室最适宜范围(北纬34°~43°)的中心位置。2.1.2区位优势。该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辖区内侯禹高速、晋侯高速、大运高速一起构成便捷的交通网,为该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1.3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势。政府通过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开发项目、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等项目积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新绛县具有良好的水利、电力、道路、通讯设施基础,这为其现代农业的推进速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限制因素与不利条件
2.2.1劳动力文化程度低,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了较大的比重,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都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尤其需要其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识和应对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偏低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
2.2.2农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是相对于全县的农业发展规模而言,数量还较为偏少,且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农民之间合作化程度不高,合作社之间合作程度不高,农民与合作社之间合作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在组织方式上,以家庭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较低。
2.2.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新绛县目前主要有绛州绿集团、亿家康、恒伟达生物科技、牧旺达养殖、新兴生态农牧业等几家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从新绛县整个的农业经济环境来看,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欠缺、带动性不足、后续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
2.2.4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水利工程配套差,节水灌溉建设步伐滞后,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农业产出较低且不稳定,受耕地资源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大部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
3新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广泛的资金支持,而农业又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初期就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具体表现为: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二是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财政投入,健全完善监管队伍,加强检验监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管到位。
3.2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
利用新绛县现有的蔬菜产业发展平台,发挥区域优势,结合市场规律要求,引进先进品种,壮大原有品牌,积极增加名、优、稀、新、特品种的比重,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培育龙头企业打响名优品牌。
3.3实施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强化科技兴农战略,要引导农民自觉接受新科技、新知识,逐渐从传统的自然农业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步从产量型生产转向质量型、出口创汇型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知识普及应用,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加工能力,努力开发出高、精、尖、稀、优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几个主要问题[J].改革2012(10):5-8.
[2]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6-33.
[3]李丽纯.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7-14.
[4]詹慧龙.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5):1067-1074.
[5]王英姿.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要重视舒尔茨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14(2):41-44.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