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讲的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担负着国家某一方面事业任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如报社、出版社、疗休养院所、文体娱乐场所等这些事业单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述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任务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国家或主管部门全部或部分拨付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是没有出路的事业单位逐步进入市场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主管部门对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各种资金补贴将逐渐减少直至取消。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今后在市场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种在资金上必须由国家承担的如福利事业等这类事业单位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是非盈利性的不参与市场竞争。第二种是那些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单位。第三种是那些不能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过调整仍然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也将在不同的类型之间相互转化。
这时事业单位可以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事业单位的生存以提供有偿服务为代价资金来源以经营创收为主渠道。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消耗一定量的以货币表现的人力和物资等这些耗费需要至少是等量的货币资金来补偿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周转维持事业单位的生存。过去这些资金是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无偿拨付的现在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大部分事业单位拨付的资金会逐渐减少这部分资金缺口只能由接受服务的对象及受益者承担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来换取生存所必需的资金。第二事业单位的效益不同于企业的利润盈利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所换取的资金用来弥补为提供有偿服务及无偿服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后成为收支结余即产生了效益它与企业的利润是有区别的它既包括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也包括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的盈利是事业单位本身性质和市场经济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利润而是谋求事业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才能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第三国家做为事业单位的投资者通过税收形式收取一定的投资回报按照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缴纳所得税是按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上交国家的是净资产分配渠道之一也是对权益的一种取得。今后随着事业单位投资主体的扩大所有的投资者都可能需要投资回报。
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资金活动及周转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二者的资金来源是不同的事业单位所需的资金是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拨付的而不是由受益者提供的。此时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有保障的其生存是没有问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主管部门不可能对所有的事业单位的所有费用都进行补贴这部分资金缺口只能由事业单位在市场中获得。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以后首先遇到的是生存问题。市场的规模是一定的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量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竞争者的愿望一旦资金缺口不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到补偿一部分事业单位将在市场竞争中被转让、合并、乃至淘汰。
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以效益为前提的没有效益就失去了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面向市场为社会提供服务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和效益目标有机的结合实现良性循环。
笔者在这里所讲的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都要进入市场但对于一部分事业单位经过调整和改革是必须进入市场因为国家不可能象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对所有非经营性的事业在资金上都给予供给事业单位只有进入市场按照经济法则办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事业养事业以事业发展事业。现阶段一部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已经进入了市场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是摆在所有事业单位面前的严竣事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单位必须树立忧患意识。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以后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效益都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消亡、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