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因其对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讲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性、现行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加之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性使用不仅让一些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污染环境等众多的生态问题。所以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1.1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和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品种多结构复杂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结构和种类[1]。
1.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能力减弱加上其生长环境透气性差、长期缺水、缺肥、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繁性与长期性。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园林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蚜、蚧、螨、粉虱、蓟码)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据全国33个城市近年调查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2.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2.1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3.1防治策略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自然状态下植物一病虫一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或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第三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根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里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真正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只占0.03%[4]。
3.3效果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即使获得100%的防治效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5]。
3.4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4.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就一定会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完善并越来越符合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进.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湖北园林科技2003(3):27-30.
[2]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3]尤民生王海川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28(4):434-440.
[4]邹志燕李磊.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广东园林2007(2):65-67.
[5]戈峰苏建伟.21世纪害虫管理的特征展望[J].昆虫知识200239(4):241-247.
[6]谢江华.浅谈园林植物组成与病虫发生的关系[J].河南林业科技200121(2):35-38.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