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的众多课程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等多种个人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以后,传统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不足逐渐显现,教师只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完善教学模式以及提升教学能力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际,以科学探究教学方法为例,探索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教学策略;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模式单一通常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单向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整体教学偏向于理论化,学生无法感受到科学这一课程中的乐趣。其实,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考试课程,这本应该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门课,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安排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结合生活探究知识,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仔细研究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我们能够发现其实教材中存在着的很多内容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编者编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从这一目的出发,教师过分注重对科技相关科学内容的讲解,如宇宙、太阳系等,这些内容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遇到,但机率较小,学生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真正触及到。这种教学模式就导致学生认为科学就是科学研究,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完成的,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另外,教师在讲解一些贴近生活的科学内容时,也没有将其与我们的生活进行联系,过于将科学高大化,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陌生感。传统教学方式非但没有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反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在利用科学探究方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内容,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慢慢地养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如,在进行教材中《观察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或者是野外观察不同的动物。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会仔细观察。为了完成教师留的这项作业,学生会开始特别注意身边的这些动物。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实际教学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猜猜画的小动物是什么。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蚊子这种动物。在夏天,蚊子是一种常见甚至是无处不在的动物,扰得大家不得安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蚊子的产生以及它的生活习性,然后重点讲解如何防蚊,在被蚊子叮咬以后如何应对。由于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防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学生听得较为认真,同时积极性较高。从一开始的预习观察,先使学生了解到我们这次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后续的重点讲解知识围绕生活开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能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鼓励主动表达探究想法,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较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解更多的内容,则会有意减少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有关的学习任务,长期在这种经验下开展学习活动,即便教师主动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学生也会显得较为沉默,甚至是抵触。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师生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暴露问题的途径,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学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重视学生提出的想法,试着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进行教材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教学时,教师先给了学生几样东西,包括音叉、鼓等,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学生都很聪明,通过击打这些物品发出了声音,也有的学生通过物品与物品之间的撞击发出了声音。于是我让学生先猜猜看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学生在思考之后认为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品受到了撞击。显然,这与我们所了解的声音产生的原理不太一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撞击会产生声音呢?让学生敲击音叉,看看音叉有什么不一样,观察敏锐的学生就可以得出音叉在振动的结论,进而得到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但这时又有学生提出,拍打桌子时,桌子并没有振动,但是也有声音。教师对这名学生提出了表扬,说明他在积极地进行思考,接着又让大家想想,桌子是否在振动,如何证明桌子经过拍打,发出了声音是因为在振动。有一位学生提出:“可以观察桌子上的物品有没有被弹起来。”“这个想法很好,那在桌子上放什么东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呢?”有的学生提议放铅笔,也有的学生提议在桌子上放一杯水,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片。在听了学生的这些想法后,教师让学生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三、搭建学生主动探究平台,在亲历探究中提升素养
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验证书本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印象。但受到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探究活动的作用是很多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并不重视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和学生一起了解一下教材呈现了什么内容,很少会组织学生进行该活动。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有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存在着的一部分内容是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初中阶段学生会深入学习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就对其进行探究。但其实,小学科学是打好初中学习扎实基础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教材内容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以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这一学期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与建筑有关的知识点,包括如何科学地设计桥梁,房屋建造中什么材料最为合适,如何利用工具来便利房屋建造的过程。教材知识点全部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安排科学探究活动,如果时间等外界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员通过讨论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为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就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并征求教师的意见,这样,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有效,它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为了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各个方面的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洪发.科学探究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2016(11).
[2]靳燕.探究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体现[J].散文百家,2016(11).
[3]李志忠.对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
[4]杨燕青.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先天不足”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5]尹梅花.形象生动、直逼科学本质让科学更具科学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学周刊,2017(18).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