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论文

2019-04-01    作者:    来源: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在“探究―体验”式学习中的兴趣

  “探究―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和教师是参与的双方。在这个学习模式中,学生积极地知识进行探究,体现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他们的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鲁迅的《风筝》一课时,我给了学生以下探究性的题目。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来进行探究,和作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共鸣,促进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探究一:围绕“风筝”,兄弟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兄弟俩对放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进行朗读,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体验一:你是怎样理解兄弟俩对待风筝的不同态度的?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探究二:课文运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我”和弟弟冲突的过程。认真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从哥哥或弟弟的角度出发,为课文编写一段对话。体验二:两组学生上台表演,并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并请其他学生评论。在课堂探究和体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课堂学习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进行探究和体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会跟随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他们在思考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站在作者的位置上进行分析,获得更深的感悟。在探究和体验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他们高效地完成了教学设计的目标,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活动拓展

  活动性是“探究―体验”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这是由于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体验时,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由于体验是学生作为语文活动参与的个体来获得的,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和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场所,并丰富他们的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和对亲身经历充满兴趣的特点,适时地、有目的地、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探究,强化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例如,在教学《纸船》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真情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为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并在上面写上祝福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爱。学生在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都积极地动手操作起来,并把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融入到了文字中。通过这次制作贺卡的活动,学生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期望,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

  三、问题引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且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探究―体验”式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出发,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问题,积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依据这条思路充分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使问题从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语文思维,让他们通过探究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通过读写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课文是学生需要进行的一项学习内容。在对课文进行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情感,流利地读下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他们在不断的朗读中获得语文的语感,通过朗读获得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眼睛、耳朵、头脑都处于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来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体会到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心理,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通过阅读,学生能学会和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写作是学生运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他人的途径;是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我进行剖析的创造性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动笔,并善于用文字进行表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在自主探究下内化成自己语文体系中的内容,使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是不能分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探究来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又能激发学生向深层次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体验,激发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0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