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

2019-04-17    作者:    来源:

  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基础课教学有着很大差别,基础课教学以理论教育为重点,而临床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我院儿科教研室对原有儿科见习教学进行有一系列改革,本文就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寻找更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

  针对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传染病学等重复,导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病人的机会及查阅资料时间过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反馈调查征求学生对儿科学课时改革的意见笔者采取缩减课时,由原来的47课时减为40学时见习课课时,由原来的48学时减为46学时减少总学时的同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并同时开展了“以儿科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

  新的教学安排的优点有:精减课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小课效果好于大课,利于掌握和交流相关内容,同时讨论课上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理论联系实际,见习过的内容印象深刻为生产实习作好充分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减课时,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2临床见习方式的多样化改革

  临床见习课根据见习内容的不同,要求见习教学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笔者采取如下方式:

  2.1结合病例的实习讨论

  病例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效果好,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大多数疾病的见习均是由学生对教学病例病史的询问和体查,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通过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病例讨论时应以学生为主老师只做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很快进入临床工作状态,并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2.2参观法

  多用于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见习过程中主要由老师示教,示教过程中讲解其症状与体征相关知识,如在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外观特点及婴儿喂养等常采用此方式。

  2.3参与病房查房的见习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见习阶段,是学生接触临床工作,开始行医生涯的第一步,病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课堂。查房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中了解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病情,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教研室要求加强查房的带教质量,无形中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临床朔克胶鸵滴衲芰Γ岣吡怂堑氖导使ぷ髂芰徒萄芰Γ忧苛耸ψ实呐嘌锏搅私萄喑さ哪康摹

  2.4在采集病历中培养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

  采集病史是学生与患儿及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刚刚接触临床的见习学生往往面对患者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问诊技巧,让学生明确医生和患者的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关心爱护患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儿及家长交流,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

  2.5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促进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儿科教学中笔者精减了课时,开展了此项活动,即儿科临床见习后,每1位学生分管1张病床,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课进度,参加了儿科临床医疗实践,鼓励学生展开辨论,发表各自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对临床问题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以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6以读书报告论文报告方式培养继续学习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七年制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能力、组织写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在见习过程中笔者安排了论文报告会,由学生自定题目、检索文献、收集资料,加强整理,制作多媒体,并进行论文报告。使七年制的医学生,在见习阶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应用图书馆、网络等苏椅南祝嘌羌绦暗哪芰Γ谠谝搅剖导谢竦眯轮丁⑿录寄埽私庋Э品⒄沟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