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论文
+

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论文

2019-01-18    作者:    来源: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剖析学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智力水平相近而成绩相差很大,教师应该积极去面对各类学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仅会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起显著的作用,而且对学校教育、社会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一个对学习没有自信的人同样会把这种不自信带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学生学会学习,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教师;学生;数学教学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众多有遗传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等等。那么,主要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初中学生行为和导致学习落后呢?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必须搞清楚学生学习情况。一般地说,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根据国家的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大和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学生畏惧学习数学的原因

  一些心理专家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心和指导

  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升学率仍是一所学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甚至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这促使教师更重视学习优等生的发展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二)学生学习不得法

  有的学生学习上较努力,但学习方法呆板、机械,不会掌握知识的重点和内在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总处于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慢、迁移慢、学习效率低;不能在学习中很好地运用知识,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他们常常处于委屈、苦恼、孤独之中,渴望同学的友谊,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挫折体验过多,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兴趣

  特别是中下游的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水平较低,又缺乏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必然会经常经受失败、挫折的体验,再加上教师多次反复地批评,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进步的可能,在困难面前意志力薄弱,学习行为被动、消极,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也被抹杀了。总之,造成学生畏惧数学、失去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个学生的特征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做全面的观察、了解、调查,经过综合的全面的分析,逐步掌握其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和规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心信任

  学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偏爱优等生,相反地,应把更多的关爱和精力放在差生身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特别是学习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要真诚地关心和热爱,从思想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消除戒备心理,了解教师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从而愿意接近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直较差,而且行为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差,常常是小错天天犯,大错少不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后来,我了解到他父母工作忙,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缺乏管教,才会变成现在这样。因此,我一方面对其严格要求,使其遵守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经常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活动,并从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逐渐改掉了自身的不良习惯,并能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

  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而学生因经常经历挫折体验,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停滞不前。特别是自卑感心理型学生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类学生愿意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因此,要使这类学生进步,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关键。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成绩差的学生既有缺点,又有优点,只是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多一些,更突出一些。教师不能只盯住他们的缺点,而应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也具备别人没有的优点,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做得很好,进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以鼓励为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体验成功的感觉。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学生,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及时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摒弃以前训斥多、责怪多、冷眼多的错误做法,对学生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帮助学生进步。

  3.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较差,并且一直精神不振。后来,我发现他在体育方面表现不错,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于是我找他谈话,建议他当班级的体育委员。从此,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班级工作,在学习上也找回了自信,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自学,经过小组讨论后直接进行练习。当在练习过程中暴露出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时,教师及时讲解并且进行当堂测试。这样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在一节课中必须始终全神贯注,学习效率较高,这样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利用反馈原理,及时调节教学环境,使学生及时参与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学业辅导。畏惧数学学习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对学习内容不适应,出现情绪上的恐惧、焦虑,不能安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仅要注重心理上的培养,而且还要从学业上进行辅导,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持续地保持自信心。

  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设置练习题和测试题时,教师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彻底改变优等生松懈、中等生不求上进、差生悲观的状态,使学生不再有听“天书”之感,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运用序进原理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一切从实际出发。“低起点”就是摸清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只要势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如选择例题教学时,每一个知识点就编为一个小题,学生很容易学会,再将两个知识点合为一题就变成小综合,类似这样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小步子”就是根据实际能达到的实际目标,刚开始教学时步子要小。教师要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设置的问题梯度上升,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渗透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学习规律和学习的主动权,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要严于律己,提高个人知识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喜欢学某门学科,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学科的教师。“亲其师,则信其道。”首先,教师应先做到爱岗敬业,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识渊博,知识面广。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像朋友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不然,教师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可能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在课堂上,不乏风趣幽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生喜欢、信任自己的教师,还会对这门学科缺乏兴趣吗?教师要结合“学会学习”向学生提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了解父母、教师的劳动艰辛,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的学习条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及自学、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合理渗透学法指导。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

  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也要提供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倡导以4人形成小组合作,给学生讨论和活动的空间,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学生和自己的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之不尽的源泉。

  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迁移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激疑情境。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提高他们的成绩,提高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极大的爱心,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其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科目他肯定学得好,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著.教学论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华山著.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3]陶德清著.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