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礼仪常识
+

关于社交礼仪的问候技巧

2019-08-0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要不就是“喂,阿喂”的叫。“喂”是广东话,等同普通话里面碰到不认识的人时“你,啊你”一样的。父母不在场监督的时候,这种称呼也就过关了。

  不离开自己熟识的环境是不会知道打招呼也是一种学问的。

  刚来北京的时候每天为了家里的用品跑商场,跑多了就跟那些服务员认识了。我听说不该叫她们“小姐”,所以我就叫她们“大姐”。广东话里面“大姐”就是女青年。谁知道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女销售员跟我说:“下次你别叫我大姐了,我没有那么老。”真让我不好意思。

  正确地招呼所碰到的人是小时候我家里对我坚持不懈的训练。见到人就要招呼,不能胆小、害羞、无礼、耍小脾气。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但是现在年纪大了,社会关系复杂了,我却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打招呼了。

  小时候容易,反正就是阿姨叔叔、哥哥姐姐、老师同学。谁把人带来一起玩的,一般也会告诉我该怎样称呼。要不就是“喂,阿喂”的叫。“喂”是广东话,等同普通话里面碰到不认识的人时“你,啊你”一样的。父母不在场监督的时候,这种称呼也就过关了。

  出来做事,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人。“喂,阿喂”地招呼人,肯定是于礼不合的。幸好我们公司想得挺仔细的,培训里面就专门有称呼同事的项目。比我高级的都叫先生、小姐。平辈的就以名招呼。也挺简单的。后来离开了香港,到了洋人中间工作。不分大小一律以名字招呼。六十多岁的老板满头银发,也让我叫他的名字。这是平等的体现吧?但是却也让我这个华人小子感到一点不自在。要是在香港肯定最起码要叫先生的,到底年纪那么大了。还有就是没有人一个一个为我介绍同事,必须自己碰到了就做自我介绍。“我是张瑞锭,新来的xxx。”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大部分人都挺友善的,但是不友善的人也为数不少。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傻傻的,但是后来也就习惯了。

  现在到了北京,虽然是北京人的地方,但是过了一年多了,我有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招呼一些人。有时候能躲得过去就不叫了。譬如“年轻人”、“小伙子”等,我还是觉得叫得别扭。“大姐”的年限最难把握好。“老师”的使用规则特别模糊。领导们没事最好别碰上,那就不用打招呼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12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