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 > 励志故事
+

和马云、马化腾并称互联网金融“三巨头”,6万亿帝国背后的男人

2019-02-0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和马云、马化腾并称互联网金融“三巨头”,6万亿帝国背后的男人

  文/清如

  【人物名片】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三巨头”之一,马明哲具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精神,缔造了6万亿的平安帝国。

  创立平安保险

  高中毕业后,马明哲下乡当知青,学会了抽水烟和开拖拉机。后来,他辗转进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担任经理助理。

  有一次社保经理请假,马明哲代之出席工业区的会议。当时,蛇口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马明哲大胆建议成立一支基金做保障,得到了袁庚(原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的认可。

  之后,袁庚委派马明哲研究工伤基金的方案。马明哲请教业内人士,得知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要做得成立新公司、申请牌照。

  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商业保险公司的“门道”。

  1986年,开始“懂行”的马明哲向袁庚建议成立一家商业保险公司。获得袁庚的批准后,他带着信件只身前往北京“走审批”。

  两年后,平安保险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公司。

  公司创立之初,规模很小,一共只有12名员工、3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打印保单。

  马明哲却很乐观,“生于抗美援朝,长身体时自然灾害,读书时是‘文革’,参加工作遇到上山下乡,经历过这四部曲的磨练,现在的辛苦不算什么”。

  促进企业转型

  早期,平安保险是国资控股,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工行给了平安不少保险业务的单子,招商局能为平安员工解决户口问题,因此平安的业务很有保障。

  成立的第一年,平安的年营收418万元,利润190万。

  但是,马明哲的雄心不止于此,他不想“靠体制给单子”缓慢发展。

  那段时间,他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在台湾,他发现寿险的发展空间比商业保险大。在香港,他发现银行不仅能做存贷、信用卡,还能代销证券、保险,于是产生了做综合金融的想法。

  可是身在体制内,很多事情马明哲做不了主,人事上,他得遵从招商局的安排,新的商业计划,要经过层层审批,而且中间随时可能“被毙”,企业要转型并不容易。

  办法是想出来的,马明哲做了两手工作,一方面,发展容易通过的寿险业务,率先在全国开展个人寿险营销;另一方面,进行股份制改革,采取员工合股基金持股模式。

  后来,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平安于1992年以该基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而马明哲顺理成章地开始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

  发展综合金融

  股权变更后,马明哲掌握大权,开始全力发展综合金融。

  在员工大会上,马明哲明确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

  “平安的唯一选择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变化。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需要一种能省时省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这些,只有综合金融能够做到。”

  但是确定这个战略之初,业内对马明哲褒贬不一。监管部门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公开嘲讽他做综合金融不是时候,他却不以为然。

  对于监管部门,马明哲的应对策略之一是“拖”:只要没有红头文件明确马上撤掉、撤出,就先干着。

  然而“拖”是很难的,马明哲一度内外交困。为了见监管部门领导一面,他在街道上站了几个小时,从晚上到深夜。

  马明哲的“顽固”让平安逐步成为“金融全牌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企业。2017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的资产规模逼近6万亿。

  在平安这艘巨轮上,马明哲已经掌舵了30年,这离不开他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就像他说的,“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来源:南财专访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79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