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史书古籍
+

《张自新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2019-03-2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s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③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耸立的样子。这里指呆呆地站立着。②青紫:代指大官。③俦人:同辈之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t。

  B.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 几:茶几

  C.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 怪:责怪。

  D.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怒:奋发。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项是

  ①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 ②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③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④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 ⑤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 ⑥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性方简,无文饰”的意思是“性情方正简朴,直来直去,对自己的言行毫不矫饰”。答题时应紧扣题干中“全部属于体现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项”这一要求,仔细审视题中六句话。其中,②是讲张自新耕田劳作,⑤是讲张自新家庭经济困难,⑥是讲张自新的文才: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之一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答案】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3分)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

  (2)(3分)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

  【答案】(1)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一样困难,期望能在将来做大官的,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关键词:捕风影、万不得一、何以为书,全句大意)(2)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他一定有让自己有所表现的才干。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此种天意难道可探问吗?(关键词:使、有以、自见,全句大意)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捕风影”即“捕风捉影”,用来比喻困难程度;“万不得一”即“万人中不过一个”,比喻很少;“何以为书”的意思是“为什么要读书呢”。第(2)句中的“使”是“让”之意;“有以自见”即“有用来表现自己才干(的东西)”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而自新却能随口就答,仿佛很平常很知晓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向那人(以提醒他),油污沾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向那人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张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一样困难;期望做大官的,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死去的父亲用读书来嘱咐我,他将离人世时,除此再没有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读书呢?况且我难道能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因此租税没地方收。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的兄长拷打得体无完肤。张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就阻止了行刑,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他年仅二十岁,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认为这是最高兴的事。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点都不理会他们。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他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到底会怎么样呢?”此时他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好像精神十分奋发,(以致)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便得病而死。

  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可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我曾把他写的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能得到他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已,但是他只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会有他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难道天意可探问吗?世间那些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该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写这篇文章叙述他的事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