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这部电影由岩井俊二执导,周迅、杜江、秦昊等主演,这是一部将青春回忆的电影,在青春时期,我们会做错事,会有遗憾,这应该就是青春吧。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你好之华观后感影评23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当我在看《你好,之华》的时候,脑袋里无数次闪过《情书》的画面。所以我想试着谈谈二者的共性与独立性。
(一)共性
首先是情节。两部电影都是以葬礼开头,小提琴简单而直接地拉开沉重的序幕,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曾经听说,在日本的文化里,死的尊严比生的光鲜还重要。死要是寂静的,要是极美的。这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在岩井俊二的设定里,之南的家人对外都称之南是病死的,而不是自杀。死对于死者是生命的终结,对于身边的人却是无数故事的开始。此外,岩井俊二没有给我们看到成年后的藤井树和袁之南的机会,大概是电影里的一种留白艺术。
接着是一些阴差阳错。《情书》里渡边博子寄给在天堂的男友藤井树的信,却意外落入了女藤井的手里;《你好,之华》里之华替之南参加同学聚会,同学却大多没有认出来。人生究竟有多少巧合和似曾相识啊,我们不得而知。
岩井俊二反复使用着那些他最擅长的意象,勾起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弥漫着古香的图书馆,有雪飘落的冬天,信件邮筒还有邮递员,嘎吱作响的自行车,胶片相机或是拍立得,厚厚一沓的相片簿。还有倒叙的手法,时光的交错——女藤井写信铺展开她和男藤井的校园生活,去学校照相然后寄给渡边博子;尹川写信给睦睦和飒然时回忆起他和之南之华三人的校园时光,把装满校园角落的相片簿送给之华。
就连视觉设计都如出一辙。偏粉紫色的色调是复古是纯澈更是浪漫,是朦胧是隐晦更是悲伤。虽然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中国,但场景都选在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小镇。
最后一点即是反复出现的台词。纵然《情书》里经典的“你好吗?我很好”在《你好,之华》里只出现了一次——飒然给已故的妈妈之南写信时,但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三次的之南在中学动员会上的讲稿。
打住,到此为止。你一定发现了,这些共性不过是视觉上的相似,是表象,是看了电影的第一印象。
(二)独立性
整部《情书》只聚焦于男女藤井和渡边博子三个人,讲述的是一代人的故事。成年后的女藤井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下不断追忆逝去的校园时光,最终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揭开了朦胧美好的暗恋面纱,让人感到遗憾唏嘘的同时感叹青春的洁白纯澈。
而《你好,之华》显然要复杂得多。它涉及了之南之华尹川张超四个人的少年和成年阶段,涉及了他们的下一代——飒然睦睦和晨晨,甚至还涉及了上一辈——之华的婆婆和她英语老师的“前缘再续”。
三代人的故事让电影的主题不再囿于单薄的少年爱恋,它多了很多关于人生的体悟和细节的刻画。比如晨晨一遍遍发问“人为什么会死啊”,以及离家出走时丢下的那一句“我没有家了”;睦睦始终不敢看遗书,在尹川来看妈妈的时候泪流满面:“虽然以前过得很苦,但我常常告诉自己,总有一天,用妈妈的名字写小说的那个人,一定会来带我们走。这么想着,就有了希望。虽然您现在才来,但我想妈妈如果泉下有知,也会很开心的。”还有当尹川找到张超时的隐忍,愤怒和绝望;境遇和观念的落差使他们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正面冲突,事实也是如此。
按理说,这样一个三代人命运相连的“爱恨罗曼史”,比《情书》更饱满,更有温度。但它却得不到超越情书的赞誉,原因是什么?
其一是时间和空间与情怀和文化之间难以适配的问题。
时间上,《情书》上映于1995年,《你好,之华》上映于2018年。这十三年间,物质经济飞速发展,那个“从前慢”的时代早已不再。20世纪末,书信往来还是平常事,可将故事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着实有些生硬。那些浪漫的意象,在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眼里,超脱了现实,反而显得不真切。当然还是有不少人会去重温《情书》,那是一种观众主动拥抱情怀的姿态;而《你好,之华》则有让观众被动接受情怀之嫌。
空间上,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中国,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中国“水土不服”在所难免。“这位日本导演镜头中的青春永远带着文艺中二的特质,说得宏大一点,这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拥有的青春。无所谓生存压力,更不必考虑社会竞争和阶层分化。少年们只需要沉浸在自我的情绪中,除了学业这项几乎被忽略的搭配,生活永远被情爱,音乐,沉默与孤独所缠绕。”中日两个国度本身存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鸿沟,而这部电影“中国式现实场景叠加上日式精致和怀旧的情怀,除了制造少许的尴尬体验,并没有完成文化层面真正的融合。”(摘自豆瓣影评)
其二是文艺型导演对于情节掌握力相对稍弱的问题。
客观说,电影在情节上的确存在不少漏洞。尹川其实在大学阶段已经和之南成为情侣了,张超是如何横刀夺爱?尹川为什么没有再去追回之南?之南又为什么受到家暴也不挣脱?这一系列的疑问在我心中缠绕。再者,正是由于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而太过复杂和庞大,文艺片导演很难做到游刃有余,于是导致除了主线清晰之外,两条副线都令人一知半解,主题很难达到升华的同时让观众一头雾水,并不划算。
相比之下,《情书》情节简单,主题纯粹,反而更显深刻,更让人回味。
至于那段被很多人诟病只起到首尾呼应作用的台词,我倒觉得没有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迎来了毕业的日子。相信中学时代,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将是终身难忘也无法取代的回忆吧。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子也没办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虽然有些冗长,但并不是无病呻吟,画面的切换也舒缓有致:少年之南和少年尹川在阳光溢满的教室里眼神清澈而坚定;睦睦和晨晨在空荡的小路上终于有勇气拆开妈妈的遗书;飒然读到了尹川写的小说《之南》的最后一页;成年后的之华摩挲着相片簿里有尹川字迹的那页;成年后的尹川走在桥上回想起那些平凡而闪耀的日子……
一段台词,之于六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受和无可取代的意义。它穿越了过去与未来,将六个人的故事紧紧相连,在电影的最后,唤起了蛰伏于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温情。
以《情书》作为比较基点,《你好,之华》确实吃亏。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导演岩井俊二只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经典;纵观整部电影,瑕不掩瑜,在电影市场上仍属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