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是一部科幻片,这部电影在春节起点上映,引起了很多人的观看,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你看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1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今年春节贺岁档电影依然是数量繁多,但电影质量可以说是参差不齐。
本人原本计划去看《疯狂外星人》这部宁浩导演的作品,主要对其疯狂三部曲前两部“中毒”颇深,但无意之中注意到一部电影名叫《流浪地球》,立即就被这新颖的名字吸引了。于是乎,我便和家人一起走进了电影院进行观看。
这部《流浪地球》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有的会说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但恕本人不能苟同,我认为《流浪地球》不是“里程”,而是“起点”,可以看做后续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之前有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战争动作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代表的现实类剧情片,更有当年本人十分喜欢的宁浩导演的“疯狂”喜剧系列,而如今有这样一部算得上华语科幻灾难电影代表的电影《流浪地球》,填补了空白,仅此一项足矣。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前期接触或者观看过的都是以《星球大战》《天地大冲撞》《后天》《海王》等为代表的的典型好莱坞产的美式科幻电影。
这部《流浪地球》为何会卖座又叫好,因为此片与那些美式大片不同,没有一上来就全盘模仿西方大片那种孤胆英雄拯救世界模式,而是循序渐进。
最能体现的一点事,该电影没有只注重视觉呈现与故事推进,而是将“家”的主题和人们对于故土的眷恋有了很好融合。
正如此片最大的卖点也是本人最为欣赏的一点,那就是该片的世界观(即使人类被迫流浪,也得带上地球)。
影片里讲述的是2075年太阳被毁,人类被迫需要流浪,人类被分为“飞船派”与“地球派”,大家在选择流浪方式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各执己见。这种设定也许会让有些国外观众无法理解,那就是人类逃亡为何非得一定要带上地球呢。
因为电影是根据当代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同名作品改编而成,原著小说里设定的就是半人马座,没有行星,而附近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也在850光年开外,目前人类能建造的最快的飞船也只能勉强达到光速的0.5%,也就是说至少需要17万年时间才能到那儿,而飞船本身的生态系统连这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维持不了。
所以只有带上地球一起逃亡,将地球推动过去成为半人马座的一颗新的行星。
通过观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深刻体会到原著作者及电影导演想表达的那种“家”的概念,那种对于故土的眷恋,其实任何国家任何文化都有对故乡的依赖感,但在东方体现的尤为深刻,我们的“落叶归根”,“解甲归田”的情怀就是最好的佐证。
中国的传统宇宙观或者说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必然不同。
因为中国一直是大河文明,五千年的文明一直面朝土地,对这片从未离开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反观西方则以海洋文明居多,美国更是移民国家。
当然,在高度赞赏和认同《流浪地球》这部开天辟地般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同时,我也清楚的看到了与西方同类电影依然存在差距,比如某些剧情细节的矛盾设定和特效呈现方面。
我坚信,中国以后会陆续出现更多能赶上乃至超越《流浪地球》的科幻以及其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