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中国式教育的背后影藏着多大的悲哀,我们从小就被要求听家长话,不管对的错的都说是为了我们好,却不知道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小编带来了篇狗十三观后感影评,一起看吧。
要用多少的泪水,才能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浇灌成懂事稳重的大人呢?
一夜之间长大的李玩像是变了一个人,不哭不闹;接纳了突然出现的弟弟;用成绩成为家人的骄傲;路上遇见自己丢失的“爱因斯坦”也没有追着去要回来只是一个人躲到墙角掉眼泪;逼着自己喝下会呕吐的牛奶;在酒桌上对人微笑,面不改色吃下了别人夹来的狗肉……
这一变化让长辈们惊喜:娃长大了,懂事了。
可没有人会去想,这个“懂事”,蕴含着害怕,沉默,妥协。
影片中的长辈们,麻木且傲慢,依仗着年纪和辈分的权威,一针针地刺下,用心上淌满的血,生生将一个小孩变得隐忍和讨好,成为他们所喜欢的“懂事”的人。这是多少人成长过程中触目惊心的残酷啊!“我是为你好”的背后,究竟是有几分真心,还是全都是伪善呢?
这是第三次看《狗十三》,看一次难过一次。正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不是只有大悲大喜的动荡才能换来大彻大悟的成长,只要心中有胆怯,身边不存有信任,很快的,就可以丢失自我,变为一个合格的、无趣的成人。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一个“群体”里,不论这个群体是家、学校还是交际圈,最弱小、最无力反抗的那个存在,总会成为所有攻击和负能量的承载体。
他们不敢反抗,不敢倾诉,甚至于不敢哭出声音。他们把大人或群体里其他人之间的冲突当作是自己不够乖、不够懂事,把所有的错都一把揽到自己身上。总以为只要自己表现好了,这个群体就会和和睦睦。
或许是受到伤害的那天,又或许只是看似平常的另一天,他们悄悄变了,勤劳懂事,听话顺从。他们不再向群体中的别人索求生存以外的其他需求,而这些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更合群,懂得调节,以此来让这个群体更开心一点,多一点不会散的保障。
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去学着长大。有的人一辈子被呵护着,有的人感受到生活和身边人事的冰冷与疼痛,已经被逼着长大了。
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用“懂事”来将自己那颗还未长大的心脏快速催熟。
我妹妹从小就欲望爆棚,从几块钱的泥巴,到几百块钱的电子表,几千块钱的演唱会……她喜欢的很多,想要的很多。我很羡慕她,即便她仍有些愿望实现不了(比如她想去埃及挖一挖金字塔下面有没有宝藏),但终究不会像我一样,因为曾经没有说出口、没有得到而有所遗憾。
至今对我仍有杀伤力的两个词,是“拖油瓶”和“负担”。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别说有人这么说我了,就连我自己,也时时觉得自己是我妈的拖油瓶和负担。
如果没有我,她会活得多好啊。
如果没有我,她不会因为生了女儿又舍不得女儿被欺负而跟我生父离婚;如果没有我,她就算要再次结婚说不定还能不考虑家庭而更疯狂的恋爱;如果没有我,她可以省下好多给我治病、交学费、买各种东西的钱……我真是糟糕极了。真是一无是处。只能拖累她。
所以直到现在,我也很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
怕被嫌弃,就选择一个人。
怕被辜负,就宁愿不付出一腔深情。
特别特别小的时候,我渴望拥有一只大大的毛绒玩具熊。那时候心很小,误以为有一只大大的玩具啊,就可以得到所有的世界。后来啊,我哥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只大熊,那天晚上我抱着它,一下子就哭了。
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幸福到拥有了世界;相反的,是突然意识到再也不会轻易拥有似乎得到世界的感觉了。
我从小就很懂事。叛逆期因没钱而开始,也因没钱而结束(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为了给自己为数不多的欲望买单,为了呵护我妹有的每一个欲望,我早早兼职,坚持去做自己觉得有价值还能赚钱的事。想要去为压制欲望的童年的自己报仇,想要给我妹撑起一片永远不需要压制自己的天。
懂事本来应该是人生疲惫之后才衍生出来的病毒啊,为什么要出现在最应该放肆和任性的年纪呢?
到了现在,我时常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欲望了,也没有任何特别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你要知道,有追求和欲望,才是年轻的价值。所以我对我妹最大的期许跟祝福,就是这一生,都可以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欲望而活。
电影里的李玩,再也不会发脾气了。她笑着接受所有的“本不喜欢”,笑着隐藏起一切的“我想要”。这正是最让我难过的一幕。
从今以后,她的愤怒要怎么去表达?又该如何去释放她的欲望呢?面对不快,面对被长辈和老师强行扭转的梦想,她是否都说不出半个“不”字了?本该向外爆发的负面情绪却被狠狠向内压抑,其伤害,恐怕与自残无异吧。
看阿摩斯.奥兹《我的米海尔》的时候,记住了一句的话:
“我要是石头做的就好了,坚硬而安宁,冰冷而又现实。”
你喜欢这句话吗?我不喜欢。或许很多所谓“懂事”的孩子都不会喜欢。
“坚硬而安宁,冰冷而又现实”,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方式,可以让人避免太多或许会有的悲伤、失落、寂寞和绝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在他们的世界里,妥协、顺从与迎合从此就会成为解决冲突的唯一方式了。即使这冲突的来源并不是自己。
每一段合群的关系中,都会有至少一个默默委屈的人。他们往往选择改变自己、甚至是伤害自己,以此来讨好和成全别人,从而维持住表面的平静。但你知道的,妥协从来都不快乐。
会有失落,会有无助,会绝望,会希望自己已经死了。但表面看上去,情绪没有丝毫波动,甚至可以去安慰和劝阻别人,生生憋住自己的眼泪。
“你不难过吗?为什么感觉你这么平静呢?”
心非草木岂无感,吞声踟蹰不敢言。我想把自己变成一颗石头很久了。